斐濟群島通稱斐濟,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美拉尼西亞島群,紐西蘭奧克蘭以 北一千七百七十公里處,由維提島、瓦努阿島等八百四十四個島嶼組成。 

十五世紀前斐濟為美拉尼西亞人住地,後因同族爭鬥,力量削弱而引來玻里尼西亞人渡海入侵,並與美拉尼西亞人通婚產生混血的斐濟人。

一六四三年塔斯曼船長初抵此處時,西班牙人將主島維提島的地名作為整體 群島的名稱,Viti的發音也變成Fiji,意思則不明瞭,有說是「日昇之地」。一八七四年英國庫克船長登陸斐濟後淪為英國屬地,十九世紀中期從印度僱來六萬名勞工墾殖蔗園,此等印度人的後裔逐漸成為斐濟的多數民族,長久以來原住民的斐濟人和印度裔的斐濟人並不融洽,一九七○年斐濟宣告獨立。

斐濟國旗是獨立當時的總督夫人所設計,和大多數大英國協的成員國一樣, 左上角為米字旗,水藍色旗底象徵地處南太平洋,盾形國徽上方有獅子持著椰子殼象徵圓滿與發展,下方為主要農作物的甘蔗、椰子、香蕉,銜著橄欖枝的鴿子象徵和平。

禱告事項:

請為教會增長禱告。傳講有力的福音信息的教會正在增長,但摩門教與耶和華見證人亦同樣增長。循道會、聖公會、天主教會裏出現活躍的福音及靈恩運動;然而,各島嶼都需要看到真正的基督教。請為那些參與植堂和佈道的機構禱告。青年使命團與聯合聖經公會獨特的小舟佈道隊到每一個島嶼 (不少在偏遠地域) 傳福音和派發刊物。

請為較少聽聞福音的族群禱告。斐濟的印度人乃太平洋最大的非基督徒社群只有6%自稱為基督徒。以印度人為主的教會往往非常弱小,因為受多於施,缺乏穩定的領導而有恩賜的領袖多會移民。請特別為以下方面禱告:(a) 印度人當中只有少數人曾聽聞福音,但過去四十年,都不斷有人加入基督教。循道會、神召會、浸信會、五旬宗都有印度人會友。環球福音會和拓荒者在他們當中開展植堂事工。(b) 錫克教徒與旁遮普人多保存自已的文化和語言,但並無特別向他們傳福音的工作。(c) 達5萬9千人的穆斯林社群聯系緊密,對福音非常抗拒。他們中間的福音工作不多,少數歸主後受到很大的迫害。有幾條斐濟村落已成為穆斯林村。(d) 華人大多以粵語為母語,近來從香港和中國大陸來的移民增加,不少能操英語。1992年,環球福音會才開始向華人工作。

請為教會靈性問題禱告。斐濟在商業和靈性上都作為樞紐,通向太平洋各小國。請為教會的健康和靈性復興禱告,特別是:(a) 逐家文字佈道會的聖經與宣教士訓練學校及南太平洋宣教士訓練中心乃特別為跨文化宣教工人而設。(b) 斐濟的年青人中有嚴重的社會問題,但他們對福音很開放。請為斐濟及太平洋地區特別服侍青年的機構代禱。(c) 宣教異象。過去一百三十年,斐濟有逾300位長期的宣教士。雖然熱誠曾經減退,如今卻有復甦的跡象。青年使命團、環球福音會、拓荒者、基督徒宣教基金在安排斐濟宣教士投身普世宣教事奉,成效卓越。南太平洋福音派團契已成立深海木筏差會,嘗試提高合作,培育宣教異象,招募及訓練工人。請為斐濟現今及未來在宣教事業上的參與禱告。

請為支援事工禱告:(a) 聖經公會南太平洋區以斐濟為基地。請為在研究翻譯的需要(斐濟需要多種方言聖經)、翻譯、聖經印刷以及太平洋區發行各項工作禱告。翻譯和修訏斐濟語及印地語聖經屬重要項目,且亦缺乏上述兩種語言的優良基督教刊物。(b) 逐家文字佈道會推動3次全國性派發文字書刊後,回應人數達人口的6%,成立2千個以上小組,更產生了一個有強烈宣教異象的宗派。(c)「耶穌傳」影片已有英、斐濟及印地語,並廣泛放映。(d) 特殊機構的工作包括:世界宣明會推動全人發展,國際基督徒婦女通訊會推行KYB計劃,基甸會分發聖經,監獄團契發展囚犯康復事工,與及基督徒護士團契;以上都需要代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