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難題 > 新約難題 > 索引

約翰福音15:2「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怎樣解釋?是否說信耶 穌得救後若不結果子,就會再滅亡?

主耶穌在約翰15:1-8 所講的葡萄樹與枝子的比喻,重點在於教訓門徒要常在主 裡面,保持與主親密交通而「結果子更多」;所論的是關乎生活方面如何「多結 果子」,不是生命方面如何得救。在這段中,主耶穌先以結果子與不結果子作爲 已否得救的判別(不是能否得救的條件),然後在4-8 節中再指示門徒,「常在我 裏面」乃信徒在生活上結果子的條件。

在此,「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幹,他就剪去......」這兩句話,要先弄清楚「結果子」 和「屬我」的涵義,才易於明白:
1. 本節中「凡屬我......」的意思是廣義的,包括信徒和一切受他栽培而「不結 果子」的人--屢次有可以真誠信主得救的機會而拒絕的入。因本節經文本身 已將「不結果子的枝子」與「凡結果子的」,都包括在「屬我」之列。〔按 狹義來說,只有信徒才是屬主的,但按廣義來說,萬有都是屬主的;正如 按狹義言,只有事奉主的人才可以說是主的僕人,但按廣義言,連不認識 神的巴比倫王也被算爲神的僕人(耶25:9,43:10)〕。 並且,將本節之下半--「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與下節--「現在 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互相對照,可知門徒們就是屬於「結 果子的」枝子的那等人;這樣,「不結果子的枝子」當然不是門徒,而是另 外的人了。所以這「屬我」的意義,是包括信徒和一切常受屬靈的栽培卻 未真正决志信主的人在內的。
按當時而論,「不結果子的杖子」暗指那些拒絕主的猶太人和十二使徒中的 猶大。他們雖然常受神的教導,却仍然不信基督,是應當被剪除的枝子。
2. 本節(約15:2)中「結果子」的意思,就是真誠的悔改而信靠主。正如施 洗約翰責備法利賽人說:「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與悔改 的心相稱的信心就是最初步的「結果子」。主在太13 章指出,那種能結出 子粒來的「好土」的心田,也就是誠實相信的那等人,而不是「暫時相信」 的人(路8:13);而所謂結出子粒來就是信而得救的意思。並且本節首句既 說「......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顯見這「不結果子」的枝子是不信 而滅亡的人。則「結果子的枝子」當然是指信而得救的人了。
另一方面,從本節下半節:「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 多」,顯見那結果子更多的枝子,乃是那些確能「結果子」、再「修理乾淨」 之後的枝子。在此,「結果子」與「結果子更多」顯然是兩步不同的經歷。 「結果子更多」應指信徒在信主得救之後,接受真理的修理而更多方面地 榮耀神說的。這樣,「結果子」指信而得救的經歷,正合乎這裡的次序。(注 意:在這幾節中,主耶穌屢次用「多結果子」,以代表信徒在生活上榮耀神 〔2、5、8 節〕)。
3. 再者,主既在本章第3 節中明確地分別出哪些門徒是屬于結果子的枝子, 幷且已經「乾淨」,準備結果子更多的了;於是從第4 節開始,主便反復申 述要常在主裏面的重要,以指導信徒如何多結果子。4、5、6 節都是這個 中心思想,強調常在主裡面便多結果子,不常在主裏面便不能結果子,並 且成爲毫無用處的。
其中第 6 節:「......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應注意「就像」並非「就是」, 是形容相似的情形,不是相等的情形。這種講法和主在太5: 13 節的講法--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 外面,被人踐踏了。」(參可9:50;路14:34)。鹽怎能不鹹呢?鹽是不能不 鹹的,不鹹便不是鹽,乃是毫無用處的東西。照樣,信徒怎能不常在主裡 面呢?不常在主裡面,就絕不能結果子,而且毫無用處,就像枝子丟在外 面枯乾,只可供人當作枯枝焚燒罷了!所以這第6 節乃是一種寓意的講 法,從反面加强上兩節的意思,說明信徒常在主裡面的必須--這是信徒要在 生活上多結果子的絕對條件;否則在生活上就會像不鹹的鹽一樣,完全失 去作用。

本文選自 陳終道著,《聖經問題解答》(香港:天道出版社)
這是好書,特此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