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考古 > 從湖底教堂的考古發現談教堂於第六世紀前的演變 (上)

教堂的演變

湖底教堂的發現 (1) cantonese mandarin

「湖底教堂」的發現

近日,一座約建於主後500年的歷史的古教堂,在土耳其布爾薩省(Bursa)伊茲尼克湖(Iznik Lake)底被挖掘出來,震驚考古學界,特別是專門研究拜占庭時期的考古學家們,更是雀躍。

「伊茲尼克」湖的名字,是基於湖東岸之「伊茲尼克」城而得名的。伊茲尼克」城亦即基督教會的歷史名城「尼西亞」。基督教會的歷史中的兩次「尼西亞大會」,即325年和787年,都是於這裡召開的,前者即「第一次尼西亞大會」,乃基督教歷史第一次的世界性主教會議,確立了一些影響深遠的宗教信條和現今普遍基督教會接納的傳統教義。無論在基督論及三一神論的教義發展方面,第一次尼西亞公大會對其後基督教發展影響長遠重大。

因此,在尼西亞附近建造了許多大型教堂,其中一座就是在古典多次題及的「聖彼得大教會」(St. Peter Church) ,但該教堂遺址始終無法找到,因此當「伊茲尼克」湖之「湖底教堂」被發現,有某些考古學家大胆猜測這座「湖底教堂」極有可能就是聖彼得大教會(St. Peters Church)。這座「湖底教堂」是1座長方形廊柱大廳式教堂,包含3個圓柱。在拜占庭時期,這種建築被用來作為教堂。

君坦丁大帝所帶來的教堂演變

當君坦丁大帝從一個異象中成為基督徒。他受到指示,出征前把十字架的徵號掛在士兵的制服上,當這場戰事得勝後,君士坦丁便成為第一位接納基督教的政治領袖。在公元313年,「米蘭詔書」正式承認這信仰及它的地位。他參與教會的政策,影響教義性的討論,領導議會,更利用國家的行政來鞏固這些議會的決定。國家的參與令教會完全改變。

原本簡單的家庭教會變為較大的會眾,由職業性的神職人員管理,「平信徒」的參與繼而減少,儀式續漸在崇拜中佔重要部份。主教及其他神職人員穿禮服,掛上不同的標織來代表不同的地位,效法皇宮的模式。這些教會的社會體系之改變,亦影響教會建築物的外型。以前家庭式的教堂已不合用。

教堂的一端現成為神職人員的座位,以幕及台與群眾分開;以前簡單的聖餐,木檯,被一個極為修飾,裝有寶石及名貴金屬的聖壇所代替。現今教會的崇高品格因有皇室支持,對教會建築物之建設要求更達到頂點,而以政府建築物皇宮廣場,神殿作為建築的模式。

但對於基督徒來說,用異教徒的建築來建教堂是不合宜的,尤以神殿更有不聖潔之關連。神殿本用作瞙拜偶像,並不適合給會眾作聚會之用。最後,以政府的建築物被接納為模式。當時最普遍的政府建築物是長方型會堂。(註:亦即近日找到的「湖底教堂」的那一種長方形廊柱大廳式教堂)

(作者乃以斯拉培訓網絡總幹事 蔡春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