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文庫 > 文章尋索

兵兇勢危的沉思           蔡春曦牧師

伊拉克被世人留意莫過於1990年8月因入侵科威持而引發的波斯灣戰爭。當年伊拉克出動5個師、近10萬人的精銳部隊,在350輛坦克的掩護下,很快就佔領科威特全境。雖然以美國為首的盟軍經過對伊拉克激烈攻擊後,在次年春天宣佈戰爭結束,但那場「沙漠風暴」的戰爭,只算一個未完成的勝利,因為伊拉克總統候賽因始終當權,而他的存在仍造成鄰國及美國的威脅。

近月來伊拉克問題常是頭條新聞,加上美國總統於三月十七日透過演說向伊拉克總統候賽因發出48小時最後通牒,而候氏亦隨即斷然拒絕,戰爭無可避免。本文脫稿在大戰剛爆發之初,美軍經兩次空襲後,陸上部隊已深入伊境內。在美伊戰雲滿佈的背後,張力或矛盾比比皆是,筆者願將當前局勢作一點分析,並與讀者分享。

美國與聯合國的張力
──國際權力的較量

在地球上最至高無上的法條是聯合國的憲法?還是美國的憲法?聯合國憲章表示,「安理會應制定任何對威脅和平、破壞和平以及侵略行為的存在,並應提出相關的建議,或根據憲章的第41或42條,將取適當的處理方式」。這兩條條文詳細傳達聯合國偏好「將用不牽涉到軍隊的解決方式」,並允許安理會在發現這類不恰當的處理方式時,能夠採取進一步的行動。唯一例外的是憲章第91條,允許「會員國在遭受武力攻擊時,於安理會採取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必要措施以前,有權進行單獨或集體的自我防衛」。除了這些例外情況之外,會員國應該「避免做出對國際關係造成威脅或是施用武力的舉動」。然而就美國今次出兵攻打伊拉克,經常強調,「會採取美國單方面的措施」,這種言辭和行動使聯合國的威信大失,然而美國譽為「國際警察」的地位卻沒有因此而被提升,卻而惹來國際的反感。在安理會五個永久會員國中,中、俄、法三國都投反對票,在英國支持下,美國單方面的出兵,雖然聲稱有40多國支持,但卻是一件違反聯合西憲法的行動。美國這次倒伊,有可能使世界秩序造成虧損。對於美國方面,若果戰後未能找到侯賽因暴政及製造聯合國禁止生產的武器之罪證,美國在國際的地位亦會大大動搖。

伊拉克與回教弟兄國的張力
──宗教與利益的衝突

海灣一帶的亞拉伯諸國,百份之九十八以上是伊斯蘭教徒,而大多新舊上任的政府,就以土耳其為例,都是打著伊斯蘭旗號的政黨,一向表現頗為保守和敵視西方世界的,站在伊斯蘭兄弟國的立場而言,理應支持伊拉克一方,反對美國的入侵。但回顧九零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歷史,實無兄弟情可言。而伊拉克在這十年間所研製的生化武器,不能不叫人擔心,從受生化武器威脅的角度來說,大部份海灣諸國,都會支持美國替他們化解這中東的大患。加上九零年的海灣戰爭,伊拉克燒毀科威特的油田,許多產油的亞拉伯國家也怕會歷史重演。因此這場戰爭明顯會導致回教國家在宗教和利益二者中,選擇後者。未來亞拉伯國家的宗教恩情會因而受到影響。當然,亞拉伯諸國的平民亦會以反美示威表示支持伊國,國家亦揚言會協助重建伊拉克,但以軍力抗美英聯軍,除非常特別情況下,相信機會較低。

候賽因與第三世界元首的張力
──未來國運的前景

除非伊拉克利用生化武器,或以平民婦孺作擋箭牌及自殺式炸彈等戰術,使戰況峰迴路轉,否則候賽因慘敗是意料中事。候賽因是中東強人,是許多恐佈組織的支持者,亦是亞拉伯世界唯一敢向美國挑剔的國家領袖,在不少亞拉伯人心中看為英雄或偶像,今次一旦受挫,不單伊拉克國運將有突變,對亞拉伯世界來說,可能會有兩個極端性的結果,第一個可能性,其他第三世界元首亦會以侯賽因作前車可鑑,日後只好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合作,切勿再生枝節。第二個可能性,就是亞拉伯在事後群起反美,甚至背後策動許多恐怖行動,令美國不得安寧,世界動盪久久不能平息。

英國與其他歐盟國的張力
──歐洲盟主的爭霸

歐洲的確在統一之中,歐元的確在國際貨幣中漸漸攀升,然而誰是歐洲盟主,這仍要看下回分解。在歐盟諸國中,較強的當然是英、法、德三國。在戰爭未爆發之先,德、法二國站反戰位置,而英國首相貝理雅則一面倒的支持美國。德、法二國反戰明顯擺出一副和平的姿勢,這會被厭戰人仕認同。當然,法、伊在海灣戰爭後,外交來往逐漸修好,伊拉克欠法國外債60億美元,戰爭爆發無疑會對法國利益有損。至於德國,分析家指出,由於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曾以武力奪取他國領土,事後懊悔之餘,亦不想類似事件再度重演,因而不贊同美國出兵。今次英國首相貝理雅為了支持美國出兵,實付上了很大的代價,不單被英國人民反對,也不被工黨內閣成員所接納,雖然開戰之前英下院支持對伊動武,但對貝理雅的政治前途會造成或多或少的障礙。對伊動武的立場,會對未來歐盟霸主誰屬有密切的關係。

參戰國與恐佈主義的張力
──安定生活的破滅

美國何以會有那麼多人反對是次對伊動武?許多國家為何又會有那麼多反戰示威?當然有許多就是單為了不要戰爭,但亦有不少是因為恐怕國家參戰,因而成為恐佈組織襲擊的對象。就在這場大戰仍未爆發之前不久,美國出版了一本名為WorldsinCollision的新書,內中詳細分折未來世界的恐佈主義的種種方式。美伊之戰,當然美國勝數十足,但隨後而來的是無孔不入的恐佈行動,令世人安定生活被打破。這是參戰國應該早早計算的代價。現今的世界危機四伏,加上恐怖行動的威脅,使安居樂業頓成泡影。

照可靠的消息人仕報道,美國及盟軍當於開戰之後十日就可以兵臨巴格達,然而未知之數是伊軍是否會動用生化武器及伊兵是否誓死保國,伊拉克所購買的200噸致命的xy神經毒劑的原料及數十個特殊彈頭依然下落不明,當最後關頭倘若伊軍動用這些殺傷武器,可能會使戰況變得慘烈,死傷人數更加增多。當伊拉克被美軍重重圍困,仍有可能以美英戰俘及平民婦孺作擋戰牌,使盟軍的攻勢受阻。當年海灣戰爭中伊拉克損失約1000億美元;戰後又受到聯合國的嚴厲制裁,十年來僅石油出口一項減少了近1200億美元的收入。伊拉克出現了生產萎縮、通貨膨脹和物價飛漲的前所未有現象,禁運前伊拉克貨幣第納爾與美元的匯率為1:1,而大戰前已跌至1600:1。伊拉克公務員的月薪僅為3-5美元。剛大學畢業生的月工資為2美元。絕大多數伊拉克人都食不果腹,過著極為貧困的生活。今次美伊大戰之後,對伊拉克人民造成的影響相信比90年的海灣戰爭更甚。

對基督徒來看,其實聖經早有預言耶穌再來之前,世界會落在戰爭增加的危機中,也明言我們在世上有苦難,但我們所寄望的不是這個世界,乃是永恆的天家,那裏沒有戰爭、沒有人禍、也沒有病菌的散播,是人類理想的永恆歸宿。盼望藉此戰爭,使更多讀者看破世情,早日接受救恩,並遙盼基督再臨。

蔡春曦 © 以斯拉培訓網絡 2003 / 曾登載於《真理報》2003.4

關鍵詞:伊拉克 / 科威持 / 波斯灣戰爭 / 侯賽因 / 生化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