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文庫 > 文章尋索

使我們獲益良多的
曾霖芳牧師神學教育方式           蔡春曦牧師

這次離開家園前兩天,得悉曾霖芳牧師被主接返天家的消息,心中百感交集,久久未能平服。由於我倆分別在不同地方身懷要務,未能出席於7月30日在香港舉行的追思禮拜,甚表遺憾。雖然我倆分別屬第十五屆及第二十屆的畢業生,並未有早期校友受曾牧師四年循循善導的培育,亦未有後期學弟學妹盡得曾牧師的極峯真傳,但是從曾牧師所編寫的《安慰季刊》、字字珠璣的《遠溪清流》、畢生傑作的《釋經學》與《講道學》、遠度回港的密集課程、赴聖荷西學院拜訪的促膝談心等機會,從曾牧師身上所學習的,至今仍歷久猶新。

曾牧師教導我們,在生活上要清淡久遠、知足常樂;在品性上要柔和謙卑、效法基督;在讀經上要埋首功深、鍥而不舍;在講章結構上要亮光獨特、圓通一致;在講道時要感力充沛、全情投入;在寫作上要用詞精確、無字多餘。於多年來事奉之中,實在獲益良多。

曾牧師的神學教育方式,獨具慧眼,妙古絕今,回憶之中,實在使人欽佩萬分!

相輔相成的策略安排

曾牧師安排神學院中有教會(所指的是基督中心堂)、教會中有神學院,是他創辦神學院成功的第一要素。因為,這樣一來,神學生天然就有實習的地方、教會天然亦有事奉的新力軍;神學院天然就有基本的奉獻支持、教會天然亦有非上課時可用作聚會的地方;神學院天然就有基本的學生來源、教會亦天然亦有合適的全職同工;神學生們常常可以值接得到一群一群的信徒鼓勵,教會中的信徒亦常常可以目睹一個一個活生生的神學生見證。神學院和教會皆可以和諧地共用地方、人力等資源,這是何等美麗的圖畫!這張圖畫是由曾牧師親自起稿,並帶頭畫上重要的幾筆,隨後師長們又畫上多筆,我們各人又畫上自己的一畫…這張圖畫未必得到局外人的欣賞,但我們卻邊圖邊看,並且欽佩曾牧師獨具慧眼之餘,自己也樂在其中!

潛然默化的講道訓練

有某些神學院的學生試講安排是四年學習中只有一次,因此那次的評論多數是客客氣氣,稱讚一番,切忌重鎚出擊,誤使學員傷勢嚴重,失了志氣,但曾牧師卻安排每週有四位同學試講,有上講道學與否的學生,全部都要聆聽每堂的試講和老師的評論,潛然默化地了解何謂好的和不好的講道,而每位學員起碼經歷八次以上 (視乎在院學員數目) 的試講,因此對那種刀光劍影之師長評語下而絕處逢生的講道受訓者來說,很少有不成功的!加上,每日都有一堂早禮拜的師長講道,除有培靈作用外,就等如是每日的講道示範。再者,上課時師長的授課有如講道,與某些牧者的講道卻如同教書,明顯不同。此外,某些神學院不准低班學員應邀講道,曾牧師卻認為熟能生效,即使一年級學員也鼓勵他們接受講道的邀講,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成功與失敗的講道經驗中,有更多學習而成長的機會。

宿舍生活的品格培育

曾牧師不單經常分享他在青海宣教及身體患病得蒙保守的見證,亦常常見證神如何供應學院所需。神學院從不募捐或籌款,亦不贊成用傳奉獻袋方式收取奉獻,只放置奉獻箱在禮堂後邊,讓神感動信徒自動自覺地奉獻。凡修讀神學之學生,皆不收學費、宿費,只教導神學生與院長及師生們,一起以信心仰望神。這種信心操練非常重要!神學生畢業後,許多聖工的推展、建堂的經費、同工的新津、差傳的奉獻等,豈不是都要以信心仰望神嗎?信心的操練比治學的學習,對一個神學生來說,似乎前者更為重要!曾牧師將信心生活成為神學生重要學習,非常重要!

以人為本的門徒訓練

曾有人向曾牧師告密說:「你的神學生連你的講道的姿勢也學足了」、「你的神學生採用你曾用過的喩道故事」、「你的神學生連聲音也像你了」…對於這類的言論,曾牧師不但沒有因而生氣,他欣然回答說:「這有何妨呢?我就是要他們效法我!我的學生不像我,我倒要生氣啊!」初學外在,再學內在。初學姿勢,後來就會自動表達。初效法「我」,之後就會「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這就是曾牧師的具體及有效之授徒概念。

求悟竅門的內功心法

我們有沒有聽過曾牧師所講授「如何得領悟力」的那一堂課呢?我們有沒有看過他所寫「求悟」一文呢?我們是否明白他「理論少少,舉例多多」之用意何在?因為,他明知道漁夫捉魚給孩子吃遠不及教孩子如何捉魚,前者吃完就無,後者源源不絕;前者有限,後者無窮。因此當曾牧師盡心解釋每段經文之餘,他還强調尋得領悟力的重要和途徑。他教我們如何埋頭功深而「恍然大悟」,他教我們「解悟」之竅門,再教我們「感悟」之法則。曾牧師教授的《釋經學》與《講道學》有如武學上的招式,尋得領悟力才擁有內功和心法。花拳繡腿的講道功夫,豈是穩站講壇的條件呢?曾牧師那種滿有參透力的事奉經驗和毫不保留的教學精神,是我們的典範!

全力以赴的神僕風範

曾牧師常說:「如果你一生只有一件事,就是要專心做好所要買的豆腐,你都會成為豆腐專家!」他亦曾引用美國總統卡達離任後所寫名為《為何不全力以赴》(英文書名Why Not the Best)的回憶錄,教導我們無論在屬靈追求、講道解經、教會事奉等,都要為著親愛的主和寶貴的靈魂,傾出所有,猶不顧惜。曾牧師以「良善忠信」作為院訓,亦是要我們養成「忠於所託」的神僕風範。

Good, Better, Best
Never let it rest
Until the Good is a Better
And the Better is the Best

懷念曾霖芳牧師之餘,亦與校友們共勉

蔡春曦 (第十五屆) 、蔡黃玉珍(第二十屆)


蔡春曦、蔡黃玉珍 © 以斯拉培訓網絡 2011 / 曾登載於《基督日報》2011.6.17 及《佳美腳踪耀主名》(曾霖芳牧師記念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