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文庫 > 文章尋索

默想主受苦                 蔡黃玉珍師母

「親愛的主,當日我行走在耶路撒冷的苦路上,我期望能體驗祢昔日背著沉重十架,默想祢走上人生最後一程的傷痛;可是我感到失落……因為我所站在的街道,並非第一世紀時期祢的街道,二千年前的道路是在五米深的地層下!還好有一小路段,現代人把地層下的石塊取來鋪路,讓我們感受到少許時光倒流的時代。可是稀來嚷往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加上街道兩旁商店林立,本地人與觀光客把街道擠得水洩不通,繁囂街道失去二千年前的寧靜,教我如何默想祢?親愛的主,然而這到底是耶路撒冷啊!這到底是祢曾背負十架走向各各他的耶路撒冷啊!我還是要存著安靜的心,默想祢為世人背負十字架走過的苦路。」

拉丁文的苦路Via Dolorosa, 意思是悲傷之路或受苦之路,耶穌在這裡背十字架走上人間最後一程,苦路的盡頭就是各各他山。苦路在耶路撒冷的舊城內,從拜占庭時期開始,在受難週的星期四,有朝聖者從橄欖山伯法其村莊開始步行,沿著棕樹主日路走向橄欖山下的客西馬尼園;再從舊城的獅門入城內,沿著苦路走向聖墓教堂。可是當時並沒有十四站,十五世紀時因為方濟會修士有拜苦路的敬禮,十八世紀教宗才確定十四站的位置,九個站在街道上,五個站在聖墓教堂內;然而從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期間,已有幾個不同版本。甚至於現代廿一世紀,為了街道的發展,有些站的地點已略有更改了。到底聖經有沒有提及十四站呢?是沒有的。人們將聖經中耶穌所發生的事蹟,估計在那個位置發生而定出來;甚至有的站是富想像力而產生的,例如第三、第七、第九站是記念耶穌三次跌倒,第四站記念耶穌遇見母親馬利亞,第六站則傳說女信徒維羅尼卡用手帕替耶穌擦汗。

耶穌活在世上的最後一週,稱為受難週或聖週。聖週的第一天是棕樹節的起源,每年的棕樹節也是提醒我們記念耶穌進入受難週的開始,早期教會更定了耶穌復活前四十天要作好準備,稱為大齋節或齋期(Lent),四十天內只可吃素菜,但星期日是記念主復活,所以可以豁免。這四十天人們會特別祈禱,甚至禁食,準備記念主的受苦。

二千多年前的棕樹節主日,耶穌應驗了先知的話,謙謙和和的騎著驢駒子進入耶路撒冷(亞9:9),耶穌來是要作王,祂不選用馬,因為馬有作戰的感覺,祂選用驢駒,是謙卑之意。平日祂很安靜出入耶路撒冷,今日祂以高姿態進京,表示祂來是要作王。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跟隨的人有何反應?人們把自己的衣服鋪在地上,砍伐棕樹,高舉棕樹枝,唱著高高在上和撒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為何當時有那麼多的人和那麼哄動?原來適逢逾越節是猶太人的大節期,從別的地方上來過節的人約有二十萬,他們聽說耶穌剛醫好了瞎子巴底買及令已死的拉撒路復活,事件傳開了,所以許多人聚集來要見耶穌。為何他們會擁戴耶穌為王呢?和撒那意思是稱頌和拯救我們,當時人民生活在羅馬帝國時期,人人憤恨羅馬政權的侵略,猶太人等候著起義時機,他們期望耶穌來作他們的王,領導他們推翻羅馬帝國,建立以色列國。此刻,不能不感慨地說:無知的猶太人啊!這回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不出數天,那回說釘祂十字架、釘祂十字架!

當棕樹節主日,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前,發生了三件事,包括主騎著驢駒子及眾人擁戴主為王,還有當祂走到橄欖山腰,看見城就為她哀哭,今天在這裡建造了一所教堂,稱為主哭堂,外型像一滴眼淚,屋頂上的四角建造了四個眼淚瓶,記念耶穌曾經在這裡為耶路撒冷哀哭,說巴不得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無奈這事現在是隱藏的…… (路19:41-44)。「平安的事」,果然約四十年後,於主後七十年,羅馬兵將城包圍封鎖143天,約有五個月,然後圍玫,將整個城夷為平地,把聖殿焚燒,殺死大人小孩約六十萬,一場大悲劇!

棕樹節表面是榮耀的記號,背後卻是苦難在等候,再過幾天,耶穌便要踏上釘十字架的苦路上。在最後一週內,耶穌在耶路撒冷,每天在聖殿裏教訓人,晚上就出到城外往伯大尼住宿。祂曾經潔淨聖殿,趕出兌換銀錢的人,因為當時許多從外地來過節的猶太人,他們有責任要付聖殿稅半舍客勒,既是從外地來耶路撒冷過節,帶來的外幣必須兌換舍客勒,兌換率自然會討價還價,自私的行為使聖殿變成得利的地方,難怪耶穌憤怒地趕走這些買賣的人。

還有耶穌在最後一週內,曾經咒詛無花果樹,不要以為耶穌貪吃,找不著果子便咒詛無花果樹。我們居住在溫哥華,很多人在後園也栽種了無花果樹,他們驚訝地發現,每逢三月,葉子仍未長出,無花果會先長出來。大家有所不知,希伯來文是有分別「成熟的無花果」及「未熟的無花果」,耶穌當時尋找的是未熟的無花果,意思是不可能沒有的,因為即使未有葉子,一定會有未熟的果子。這裡其實要指出在以色列中找不著悔改的果子,本是不可能的,因為神曾差遣先知們到來,甚至神的兒子親自到來,無奈依然找不著悔改的果子,才要面對咒詛的後果。

耶穌在最後一週內還作了很多事情,但其中一樣是十分重要的,就是在這週內的逾越節晚上,當祂吃逾越節筵席,也是吃最後的晚餐,祂為新約以後的信徒設立了聖 餐的禮儀,因為逾越節是記念在出埃及時遇到的十災,法老心硬,不容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去事奉耶和華,所以神用十災來擊打埃及,前九個災難,法老仍然心硬,不容以色列人離去,然而到了第十災,是擊殺長子之災,無論是人或是牲畜,凡頭生的都被擊殺。摩西亞倫吩咐以色列人,各家要牢一隻羊,當夜要吃用火烤的羊,並把羊血塗在房屋的門框上和門楣上, 這就成為一個記號,凡是有羊血作記號的家庭,滅命的天使便會 PASS OVER,越過房屋,裡面的長子就不被擊殺,得以保全。因此每年的逾越節,猶太人會守節,並且吃羊,以記念當年殺了羊而救了以色列家。

如今我們很清楚,舊約逾越節的羊羔是預表十字架上的耶穌,藉著祂的犧牲而救了我們,所以為甚麼耶穌會在逾越節筵席中設立聖餐記念主,因為從此我們不再需要記念舊約中那頭羊,我們該記念的是預表羊羔的耶穌。這也是為何我們信主後,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要守逾越節,因為舊約是影兒,新約是實體,我們該記念的不是舊約的羊,而是藉聖餐記念為我們身體破碎、寶血流盡,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

耶穌吃完晚餐,帶著三個門徒去到客西馬尼園禱告,面對將要受極大痛苦而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也感到恐懼戰兢,可以的話,希望這事不會發生,可是拯救全人類的計劃,不可前功盡費,所以還是照父神意思,完成計劃。可怕的最後一程終於出現了,猶大帶著很多羅馬兵前來捉拿耶穌,開始了祂最艱苦的旅程。

從客西馬尼園,祂首先被帶到該亞法大祭司府審問,第二天清早,耶穌被帶到公會受大祭司亞拿的審問。讀者有否覺得奇怪,為何同期會有兩個大祭司呢?因為向來大祭司只有一個。原來該亞法是羅馬該撒直接任命的大祭司,受羅馬該撒的管轄,可是猶太人並不接受,因為大祭司必須是利未支派、亞倫後裔,何況猶太人十分憤恨羅馬該撒,所以猶太公會另選一人作他們的大祭司,這就是為何同時出現兩個大祭司。

隨後猶太人捆綁耶穌,把他送往安東尼亞堡,交給巡撫彼拉多審問。安東尼亞堡是大希律王建造的羅馬駐兵營,與鄰近的聖殿連接,美其名是保護聖殿的安全,實際上是看守著猶太人在聖殿的一舉一動,讓羅馬兵隨時回到安東尼亞堡通風報信。由於凱撒被刺,安東尼與屋大維和雷必達組成後三頭同盟,最後同盟分裂,當時還未知道誰會當羅馬該撒,有可能大希律估計是安東尼,遂將城堡易名為安東尼亞堡來討好他。今天苦路的第一、第二站,就是古時的安東尼亞堡,因為那裡發現有二千年前的地板,地板上刻有拈鬮遊戲的痕跡,估計是耶穌的衣物被羅馬兵拈鬮的地方。(可是近年的考古學家有新的發現,估計耶穌受彼拉多審判的地方是在希律的皇宮。)

當彼拉多知道耶穌是加利利人,他知道管理加利利的希律安提帕王適逢在耶路撒冷的皇宮,因著當時的規矩,彼拉多必須把耶穌送往皇宮受希律的審問,後來希律王查不出耶穌的罪來,便又把祂送回彼拉多那裏。彼拉多這個舉動,在聖經裡有一個很有趣的記載:從前希律和彼拉多有仇,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路23:12)

接著彼拉多公開審判耶穌,三次對著群眾說:「為甚麼呢?這人作了甚麼惡呢?我並沒有查出他有甚麼該死的罪來,所以我責打他,便把他釋放。」無知的猶太人受人疏擺,互相影響的群眾力量下,他們竟然將曾經擁戴為王的耶穌,說要釘他在十字架,群眾的聲音此起彼落,人人喊叫釘他在十字架,釘他在十字架……彼拉多無奈地照群眾的要求,宣判耶穌釘十字架的酷刑。

今天苦路的十四站並不一定是耶穌時期的準確地點,只是讓我們作好準備,去記念耶穌曾經道成肉身,為世人甘心被釘十字架完成的救恩。

第一站:是古時的安東尼亞堡,即是彼拉多公開審判耶穌的地方,被方濟會修士收購這地,建築了荊冕堂,又稱鞭打堂,記念耶穌在這裡被鞭打和戴上荊棘冠冕(約19:1-2)。

第二站:仍然在古時的安東尼亞堡,是耶穌被定罪之處。兵丁戲弄完耶穌,耶穌出來,戴著荊棘冠冕,穿著紫袍。彼拉多對他們說:「你們看這個人。」(約19:5)所以在這裡的街道上建築了「看這個人教堂」。地底下發掘了二千年前的地板,稱為「鋪華石處」,地板上刻有拈鬮遊戲的痕跡。(約19:13)今天是屬於錫安女修院的產業。

第三站:記念耶穌第一次跌倒,聖經並沒有記載,但從人的角度看,這是合情理的事。這裡建築了一所波蘭教堂,教堂外有石壁浮雕,教堂內有牆上壁畫,都是繪畫耶穌跌倒的情景。

第四站:記念耶穌遇見母親馬利亞,馬利亞目送背負重架的兒子,身體被鞭打至遍體鱗傷,悲痛慾絕,慘不忍睹。聖經並沒有記載這段,然而也是合情理的事。

第五站:滿身鞭傷的耶穌再無力背負十字架,兵丁勉強途人古利內人西門為耶穌背著十字架到各各他山。這裡同樣建築了一所小教堂,教堂外的門楣上,用拉丁文刻上古利內人西門背上十字架。(太27:32)

第六站:天主教傳說中,有一位女信徒名叫維羅尼卡 Veronica,用手帕替耶穌擦汗,手帕上奇蹟地留下耶穌的面貌,傳說維羅尼卡的墳墓埋葬在這裡的教堂內。聖經並沒有記載這些事蹟。

第七站:記念耶穌第二次跌倒,聖經並沒有記載。傳說這是古時的城門口,耶穌定罪的告示將貼在這裡。

第八站:有許多百姓跟隨著耶穌,有耶路撒冷的婦女為祂痛哭,耶穌在這裡安慰婦女不要為祂而哭……我們難以想像遍體鱗傷的耶穌,仍然關心安慰跟隨祂的人。(路23:27-31)

第九站:記念耶穌第三次跌倒,聖經並沒有記載。這裡建築了一所修院, 門外的石柱記念耶穌第三次跌倒的地點。

第十站:從第十至十四站都在聖墓教堂內,古時這裡是各各他山,從教堂的樓梯往上走,便到達各各他山上,今日的教堂建築在古時的山上。第十站記念耶穌的衣服被脫去,兵丁分了祂的裡衣和外衣。(約19:23-24)

第十一站:位於第十站的旁邊,耶穌躺臥地上被釘在十字架上。聖經記載:「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就在那裡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路23:23)

第十二站:位於第十一站的旁邊,十字架從地上舉起來,耶穌的身體被掛在木頭上,在十字架上耶穌說了著名的十架七言,那時大地黑暗,日頭變黑,殿裡的幔子裂為兩半,最後將自己的靈魂交給父神,就氣絕身亡。(路23:44-46)

第十三站:耶穌的身體取下來受膏的地方,傳說耶穌受膏的石頭,今日擺放在聖墓教堂的大門入口處,其實這塊石頭是真是假,不可而知,可惜許多人都跪在石頭前,要親吻石頭,或者撫摸一番,甚至獻上香膏。然而在這裡,只要我們存著心靈和誠實來記念主便是了。 (約19:38)

第十四站:耶穌的墳墓,是在聖墓教堂內的另一端,從各各他山上沿著樓梯往下走,墳墓的位置就在教堂的圓頂下,十分有氣派。從遠處望向耶路撒冷舊城中間,一個灰黑色的大圓頂教堂就是聖墓教堂,圓頂下擺放了神聖墳墓,每天吸引不少遊人排隊輪候來觀賞。(約19:40-42)

到底耶穌真正的墳墓在那裡?其實這並非重要,最重要的是耶穌已經復活了,並且活在你和我的心中。今天耶穌的墳墓是空的,哈利路亞讚美神! 因祂活著,我能面對明天,因祂活著,我不再懼怕,因我知道,祂掌管未來,生命變為有價值,正因主活著!

蔡黃玉珍 © 以斯拉培訓網絡 2010 / 曾登載於《天使心》北美版 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