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背景

> 猶太生活簡介

五旬節或七七節的起源和守節日期的轉變

在逾越節那週的安息日(Sabbath)後第50天的節期(若然當年的逾越節是安息日,就從安息日翌日算起),由於50天剛好是7週,所以名為「七七節」(Festival of Weeks;出34:22;申16:10;來:hag sabuot),後來又稱為「五旬節」(Penetecost;新約聖經的作者沿用),是猶太人3大朝聖的節期之一。

這是古代以色列人完成大麥收割(開鐮收割禾稼;申16:9)的日子,並「在安息日的次日」獻上禾捆搖一搖(利23:11)之後的7週。因為猶太人慶祝先祖出埃及地,進入迦南地,把初熟之農作收成獻給神;故此,這節期又稱「收割節」(Festival of Harvest;來:hag haqqasir)或「初熟日」(Day of the First-fruits;出23:16;民28:26;來:yom habbikkurim)。

以色列人要宣告五旬節為「聖會」,當日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所有男丁都要到聖所聚集(利23:21),並要從他們的住處,以新麥作的細麵加酵,烤成兩個餅,交給祭司,祭司把餅連同作贖罪祭(sin offering)和平安祭(peace offering)的祭牲,在神面前搖一搖作為搖祭(wave offering;利23:17-20)。

這是歡樂的日子(申16:15),敬虔的猶太人顯然謹守這節,感謝神賜他們穀物豐收,並感受對神的由衷敬畏(耶5:24)。祭禮中包括了贖罪祭和平安祭,前者表明了他們是蒙神救贖的民族,要向神感恩又要敬畏祂;而後者提醒神把他們從埃及為奴之地救了出來(申16:12),曾與他們立約,作他們的神(利23:22)。除去罪惡,與神和好,是他們的祭蒙悅納的先決條件。

在兩約之間以及較後的時代,五旬節被視為記念神在西乃山頒佈律法(妥拉〔Torah〕)的節期(《禧年書》〔Jubilees〕1.1, 6.17;《巴比倫他勒目》〈逾越節篇〉68b;《米大示》Tanhuma 26c);所以,猶太人會在每年西彎月(Sivan;第三個月;公曆5-6月)第六日(若居住以色列以外的要於第六至第七日守節)進行慶祝禮儀,稱之為Shavuot。按傳統習俗,他們在整個首晚熬夜閱讀妥拉,然後早上禱告;而且在Shavuot 各會堂公開誦讀舊約聖經《路得記》(book of Ruth),守節期間,至少要吃一頓純奶類食物(或奶類製品)的餐。

撒都該人規定在逾越節後第一個星期日起的第50日(首尾兩天算在內)慶祝這節(他們把利23:15的「安息日」解釋為該週的安息日)。直至聖殿被毀為止,百姓是按撒都該人的計算法來守五旬節的。

因此,教會在星期日(Whit Sunday)記念教會史上的第一個五旬節是有根據的。不過,法利賽人則把利23:15的「安息日」解釋為「除酵節」的首天(參 利23:7),而主後70年以後的猶太教以這個算法為定例,因此,在今天的猶太曆法裡,每年的五旬節不是在同一週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