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背景

> 希羅宗教

伊壁鳩魯派主張享樂為主並以原子理論讓人作事不理良心與後果

自主前第五世紀起,哲學(philosophy)在古希臘佔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所涉及的不單是形而上(Metaphysical)的問題,更適切於政治(politics)、倫理(ethics)等實際生活的範疇,而宗教(religion)亦是哲學的課題之一。哲學的思辨、陳述和整理,往往都塑造和影響著宗教信仰的傳播和表達。曾有人說:羅馬人以軍事和行政征服世界,而希臘人則以思想統治羅馬人。在新約時代的希羅世界,希臘哲學思想仍佔重要的席位,較為主要的學派分別是伊壁鳩魯派、斯多亞派、犬儒學派和諾斯底派等。

伊壁鳩魯派(Epicureanism)的創始人是古希臘哲學家(philosopher)伊壁鳩魯(Epicurus;主前341-270年;另有譯作「以彼古羅」)。這派有神明的觀念,不完全排拒宗教的形式和表達,但質疑宗教裡所膜拜的神明會否對人類的生活帶來實際的影響。這派主張神明是完美和快樂,既不理人間俗務,也不會帶給人福祉或禍害,因為神明不會跟人類建立任何關係。故此,人不必害怕神明,只要快樂地過活,好像天上的神明一樣。

伊壁鳩魯派提出4項快樂過活的「秘訣」:追求美善、不怕神明、不怕死亡,以及忍受逆境;只要生活有簡樸、寧靜、摯友和知識的元素,他們便會快樂。這派的道德觀以享樂為主,只要滿足個人的快樂和不被人捉拿,偷竊或其他非道德的行徑都是完全沒有問題。不過,伊壁鳩魯派不鼓吹縱慾,強調若禁戒某些慾望比縱慾的,能夠給人更大的滿足和快樂,那麼禁慾也未嘗一件樂事。

此外,這派認為只要明白宇宙所有事物是由原子(atom)組成,原子隨生命的結束消滅,靈魂既不存在就毋須懼怕死亡;既然存於另一空間的神明不跟人類交涉,人類亦毋須懼怕神明。由於人死後意識不再存留,他們也否認永生的存在。

作為哲學學派,伊壁鳩魯派是個不折不扣的享樂主義,迎合人情感上的需求,,也不在抽象的推論中兜圈子,所以相當受人歡迎。這派把神明視為好像有名無實,不講求道德倫理,亦不怕死後有什麼後果,因為死死亡結束了一切原子。因為在世界中沒有任何目的或終結,伊壁鳩魯派完全摒棄罪的觀念和最後的審判,破壞人本有的良心和道德規範,以及輕看善惡所帶來的後果。

新約聖經的《使徒行傳》第十七章記載保羅在雅典傳道,從那群譏笑復活道理的聽眾來看,他們可能是屬於伊壁鳩魯派或受其思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