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背景

> 猶太教

公會的歷史起源

按傳統的說法,「公會」源自輔助摩西的70長老(民11:16-24),後來傳聞由文士以斯拉在被擄歸回後重組。由於波斯人(Persians)給予猶太人處理地方事務的權柄(拉7:25-26, 10:14),《以斯拉記》(5:5, 5:9, 6:7, 6:14, 10:8)裡的長老和《尼希米記》(2:16, 4:14, 4:19, 5:7, 7:5)裡的官長所組成的一班人可能跟日後的公會雷同。按猶太裔史學家約瑟夫的記載,希臘人的「議院」(gerousia)是國家的代表,也是由長老組成的機構(Jos., Ant. 12.142;《馬加比壹書》12.3, 12.6, 14.20)。

在西流古王朝(Seleucid dynasty;大約主前311-65年)期間,這個「議院」(gerousia)的成員似乎是從貴族中揀選出來的(《馬加比壹書》12.6;《馬加比貳書》1.10, 4.44, 11.27);他們要跟安提阿古大帝(Antiochus the Great)及安提阿古五世(Antiochus V)等統治者打交道(Jos., Ant. 12.128)。

在馬加比革命期間,這議院聯合大祭司及人民領袖約拿單(Jonathan),跟斯巴達(Sparta)結盟(《馬加比壹書》12.5起);他們又游說約拿單在猶大建造城堡(《馬加比壹書》12.35;參 13.36, 14.20, 14.28, 14.47)。這個議院看來是由大祭司主持的。

到了羅馬帝國統治之時,這類「議院」享有很廣泛的權力,其名稱稍後被套用在更大權力的耶路撒冷議院(gerousia)上;直到主前第一世紀末,它才被稱為「公會」(Sanhedrin;臘:synedrion)。

猶流該撒(Julius Caesar;任期約為主前49-44年)改變政策,再次把公會的權力擴展至整個猶太地,不過在大希律執政時(約主前37-4年),這權力被大大削弱了。大概主後6-66年,公會在巡撫監管下,仍掌握著整個猶太的內政(Jos., Ant. 20. 200),甚至散居各地的猶太僑民亦承認它的地位(徒9:2, 22:5, 26:12)。

然而,從猶太總督兼大希律的兒子亞基老統治(Archelaus;任期約為主前4-主後6年)開始,公會的直接勢力範圍只限於猶太地之內,所以當耶穌在加利利(Galilee)時就不受它的控制了。

新約聖經的太5:22, 10:17和可13:9所提到的公會(synedria),以及約瑟夫在《猶太古史》4.214裡所說的議會(boulai),都是指一些地方法庭。這些法庭由至少7名長老組成;在某些大城市,長老的數目可增至23人。按《米示拿》〈議會〉1.6,只要某城鎮中有120名猶太人便可有為數23人的小型公會。

主後70年以後,公會被廢除,並由稱為「伯丁」(Beth Din)的裁判院取代。據悉這類伯丁曾在雅比尼(Jabneh;主後68-80年)、尤薩(Usah;主後80-116年)、沙夫安(Shafran;主後140-163年)、塞福里斯(Sepphoris;主後163-193年)及提比哩亞(Tiberias;主後193-220年)舉行過會議。雖然他勒目視伯丁為公會的延續,但兩者在本質上其實有很大分別:因為伯丁是由文士組成,他們的決定常常只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