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背景

> 羅馬帝國兩大家族

初期教會在革老丟的統治下迅速發展

該撒革老丟(Claudius;主後41-54年)沒有甚麼政治經驗,個子又不太吸引,行動又不便(可能有先天輕微癱瘓)。大概正因這點禁衛軍等人以為他容易應付,豈知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位刺殺加里古拉的禁衛軍首領處死。革老丟是當時著名羅馬亞歷史學家利維的學生,他精通歷史和宗教,是一位書獃子,仍能井井有條地處理羅馬帝國的政務。除了亞古士督外,革老丟是惟一在去世後(可能是被其妻毒殺)被元老院封聖的該撒。

革老丟與後來繼位的尼祿(Nero)是第一世紀眾多該撒之中最重要的兩位,因他們在位的日子,初期教會在使徒保羅的推動下迅速發展。基督徒積極傳福音,其信仰內容(如:耶穌是彌賽亞、救主、萬王之王等觀念)及不單直接抵觸傳統的猶太教,它的排他性(如:「除耶穌基督以外,別無拯救」、「除耶和華以外,不可敬拜別神」等觀念)更惹起羅馬政府某程度的憂慮。所憂慮的不止是耶穌在好些人心中的地位超然,更是因基督信仰確實抵觸羅馬政府那「異教共存」的宗教政策,因為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者和諧共處,就是被稱為「羅馬昇平」(Pax Romana)的政策。

17:5-8描述帖撒羅尼迦城(Thessalonia)的猶太人,抗議使徒保羅等人傳福音的事工:「但那不信的猶太人心裏嫉妒……喊說:『那攪亂天下的、也到這裏來了……這些人都違背該撒的命令,說另有一個王耶穌。』眾人和地方官聽見這話,就驚慌了。」當時羅馬政府難以分辨猶太教和初期基督教的教義,以為所有信奉「耶和華」(或「上帝」)和擁有同一典籍(指舊約聖經)的都是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