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背景

> 希羅宗教

古羅馬的異教思想和價値觀根植於希羅世界的人民思想中

在該撒亞古士督(Augustus)執政的時期,他為鞏固羅馬帝國的統一性,興起傳統古羅馬宗敎的運動。在安居拉紀念碑誌(Monumentum Ancyranum)的顯示,亞古士督曾遵照羅馬元老院(Senate)的議決,重建了82座神廟(Lawrence Waddy, Pax Romana and World Peace, 1950年,頁53及下)。他下令把超過2,000本宗敎書籍燒掉,只存留那些最古舊和偽經(Pseudepigrapha)「西布林神諭」(The Sibylline Oracle;約主前150-120年)中最好的部份,並安放在亞波羅 (Apollo) 神廟中。他亦招收新的祭司和廟宇中的童女(Vestal Virgins),增加他們的薪酬和特權。

一些古羅馬的禮儀和節日因亞古士督得以恢復,例如每年2月15日的「牧神節」(Lupercalia)慶祝肥沃、豐饒與繁盛,也有每年「十字路口」的祭典(Compitalia)紀念保護家庭、房屋、土地和柵欄的守護神「拉雷斯」(Lares;因為拉雷斯廟宇通常位於主要的十字路口)。當時那些廟宇在羅馬人的生活中佔有一定的地位,也吸引很多國民的膜拜。

即使擁有超卓的組織能力的亞古士督嘗試重建傳統的古羅馬宗敎,連他也不能阻止希羅世界的人民轉向信奉其他附屬國(如 希臘)的新宗敎,所以所謂向神明的「傳統敬拜」只是流於形式。他們崇尚迷信和膜拜多種神明的風氣非常流行,他們有時把花圈、絲帶等物件掛在「聖樹」、「聖石」作為祭品,又向它們頂禮膜拜。

使徒保羅在路司得(Lystra)曾經治癒一位瘸腿者,城內的人就迷信地稱保羅為「荷米斯」(Hermes;《和合本》譯作「希耳米」;《新譯本》譯作「漢密士」;眾希臘神明之信差)、稱使徒巴拿巴(apostle Barnabas)為「宙斯」(Zeus;《和合本》譯作「丟斯」;眾希臘神明之首),又有城外的異教祭司拿花圈及牽公牛,要同群眾一起向使徒們獻祭(徒14:8-13)。

最終,保羅和巴拿巴責備他們的異教思想與行徑,向他們宣講福音,並阻止他們獻祭(徒14:14-18)。這事件充分地顯示許多希羅世界的人民,其心靈和頭腦都填滿了異教的思想和價値觀。

在羅馬帝國每座城的山上和路上,都豎立大量的神廟和鍍金的神龕;它們既標誌着一種瀕死的信仰,卻又代表過往古羅馬的藝術和宗敎成就。然而,古羅馬的神話、異教思想和價値觀已經根植於希羅世界裡的人之思想中,新約時代的基督敎在傳播上便遇上不少的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