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背景

> 猶太教

各人對彌賽亞和基督這二詞有各樣的觀念和期望

「彌賽亞」(Messiah;來:masiah;亞:mesiha )和「基督」(Christ;臘:christos)分別是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中文音譯,意思是「受膏者」(the anointed)。在舊約時代,受膏立(被膏抹和確立)的職分有3類:君王、先知和祭司,「受膏立」帶有被神揀選和差遣,並完成神救恩計劃的意思。

按新約聖經,「基督」(Christ;臘:christos)這詞通常泛指百姓所期待的拯救者,這特別見於《約翰福音》(1:20, 1:25, 1:41, 4:25, 4:29, 7:26-27, 7:31, 7:41-42, 9:22, 10:24, 11:27;譯註1),以及符類福音(可8:29, 14:61;路2:11, 2:26, 3:15, 4:41)。這用法似乎是當代民間普遍存在的一種迫切期望,至於所期待的是舊約盼望中的哪個人物或主題,則沒有表明。

其他新約大多數的用法,「基督」這字無論是單獨出現或在「耶穌基督」(Jesus Christ;臘:Iesous Christos)這組合中,似乎僅用作耶穌的名字,而未必帶有此字原來的含義,像「基督」一詞在今天的用法一樣。

自主前第四世紀至主後第二世紀期間,許多兩約之間的著作(包括天啟文學〔Apocalyptic literature〕在內)都反映了當時民眾對彌賽亞的盼望十分狂熱,末世情懷也很高漲。這盼望往往跟當時的群眾運動結合,而某些革命鬥士常被視為拯救民族的彌賽亞。

然而,各人對彌賽亞的身份和工作性質有各樣的見解和期望。現嘗試列舉對彌賽亞主要的觀念和類型:

  • 大衛後裔的君王或民放主義的彌賽亞(The Davidic King Messiah);
  • 先知式的彌賽亞(Prophet Messiah);
  • 祭司式的彌賽亞(Priest Messiah);
  • 超世性的彌賽亞(Transcendent Messiah);
  • 受苦僕人的彌賽亞(Servant Messiah),以及
  • 耶穌心中的彌賽亞。

〔譯註1:約1:41及約4:25出現的「彌賽亞」音譯作希臘文messias,二處均解作「基督」(臘:chris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