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比猶太教基於的第二個主要因素,就是宗教領導層的轉變。撒都該人因聖殿被毀而迅即失去在宗教和政治上的原有影響力。從主後70年起,他們對頭的法利賽人便取而代之,肩負承傳猶太教的責任,這跟法利賽人的思想獨立於聖殿以外有關,以致其思想和影響力可繼續發揮。
法利賽人和文士(Scribes)不僅著重妥拉的中心性,更同樣重視歷代猶太聖賢對妥拉的解釋,以及在不同時期對某具體處境的詮釋;前者是指舊約的摩西五經(Pentateuch),後者是歷代對五經的解釋和應用,後來被納入整個律法(妥拉)的一部分。
因此,法利賽人相信耶和華在西乃山(Mount Sinai)頒布「成文妥拉」(來:Torah SheBikTab;Written Torah)時,亦同時頒布「口傳律法」(來:Torah SheBaalPeh;Oral Tradition)。這「口傳律法」可算是規範式猶太教最重要的特色,並由拉比或文士口述相傳,日後成為不同門派誕生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