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背景

> 希羅宗教

帝王祟拜對主後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和猶太人帶來信仰和價值觀的衝擊

近年新約研究的學者表示,主後第一世紀基督教教會面對帝王祟拜帶來的衝擊,不僅是宗教性信仰或條文,也包括了濃厚世俗性的社會和經濟之價值觀。

帝王祟拜強調該撒是人間的中保,不單代表人民對神明(該撒通常是自稱或被封為神明)的膜拜,更是身份的依附和認同。當某行省能夠為該撒豎立廟宇,代表著其身份的特殊性並受著該撒的竉幸。在該撒神廟裡的祭司有著非凡身份的表徵,在社會和經濟上比其他的祭司們獲得更多益處。這樣一來,不少東部的行省希望跟羅馬(當時的權力中心)結盟,便紛紛提出要為該撒監建廟。

羅馬帝國那中央集權的統治,讓該撒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若他們善用權力,必可造福人群,造成國民日益尊崇該撒,甚至相信該撒有神秘的力量。所以,羅馬人不論心底喜歡或討厭在位的該撒,為了現實中自身的福利、安全和前途,他們大部分會參加帝王祟拜。

其實,帝王祟拜代表著人民的渴望,就是祈盼一種實際可見的力量去保護他們,而這力量的表徵從國家發展到個人(該撒),令人民覺得這力量比昔日信奉的虛幻神明來得更眞實。

故此,拒絕參加或反對帝王祟拜的人,都會被視為叛國者。首當其衝的就是猶太人和基督徒,因他們一向反對向任何人跪拜,決不會將任何人(包括國家最高的統治者)抬高到與與「神」同等的地位,並拒絕參加帝王祟拜及敬拜偶像。我們不難明白,帝王祟拜必定成了猶太人和基督徒痛苦的難題(Pliny, EP, 10.96-97,啟第十三章可能與此有關):這兩類宗教群體究竟為了性命而背棄信仰,去敬拜該撒;或是拒絕羅馬帝國的要求,冒著受嚴酷的迫害或被殺的機會而堅守自己的信仰。

基督徒對帝王祟拜的態度在新約聖經的《啟示錄》反映了出來,這卷書表明耶穌基督的要求與羅馬該撒的要求顯然是敵對的。儘管不是每位該撒都強迫人民參加帝王祟拜,羅馬帝國仍是對基督教施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