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背景

> 希羅宗教

帝王祟拜是始於希臘時期並加以發展於羅馬帝國時期

歷史文獻顯示出帝王祟拜(Imperial Worship;另有譯作「君王祟拜」)不是始於羅馬帝國,早在希臘時期已有膜拜最高領袖的行徑(Hans-Josef Klauck, Religious Context of Early Christianity: A Guide of Graeco-Roman Religions, 譯者:Brian McNeil, 2000年,頁252-281)。希臘人一直視帝王為神聖;在多利買王朝(Ptolemaic dynasty)和西流古王朝(Seleucid dynasty)都有臣民膜拜帝王,他們並尊稱帝王為Kyrios(即「主」〔lord〕的意思,有神明的含意)、「救主」(臘:Soter)或「顯現的神」(臘:Epiphanes)。學者戴斯曼 (G. A. Deissmann) 引證了許多碑文、蒲草紙抄本和陶片,都用Kyrios這字來形容帝王或君王(G. A. Deissmann, Light from the Ancient East: The New Testament Illustrated by Recently Discovered Texts of The Graeco-Roman World, 譯者:Lionel R. M. Strachan,頁354-360)。

隨著帝國的不斷擴展,羅馬人汲取了希臘和近東文化,他們漸漸對死去的人和「最高領袖」(拉:princeps;或「首席元老」)產生膜拜的行徑。不過,羅馬帝國以該撒當作神來供奉,是有跡可尋。主前49年,在以弗所出土的碑文上寫著「小亞西亞的城市和群體尊崇猶流該撒(Julius Caesar;任期為主前49-44年)…是已彰顯可見的神,是世界和人類生命的救主」(Klauck, Religious Context of Early Christianity,頁290)。

主前一世紀,羅馬修辭學者西塞羅的演說中,把猶流該撒與羅馬首神朱庇特(Jupiter)及羅馬的守護神並列。主後44年,羅馬正式把去世了的猶流該撒列為神明,並獻廟作祭祀。自此,每位該撒去世後,通過元老院的投票議決,被推尊為神明(臘:apotheiosis),所以帝王祟拜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理應始於猶流該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