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背景

> 社群團體

按約瑟夫的記載認識奮銳黨的起源及歷史事件

猶太裔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把奮銳黨(Zealot)列為猶太人的「第四哲學」(Jos., BJ 2.117; Ant. 18.23)。這個有組織的派別由加利利人猶大(Judas the Galilean)創立,主後6年羅馬政府例行戶口登記徵收賦稅,他領導一群極端以色列愛國主義的猶太人叛亂對抗羅馬政府(參 徒5:37)。他們反對以色列人向異教君主進貢或交稅,也認為土地是屬於神而不屬於外邦政權,認為這是背叛了猶太人的神(以色列真正的王),可是這叛亂後來失敗。

奮銳黨不單主張以武力驅趕羅馬人,並認為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裡殺死羅馬人是光榮的,更主張用同樣的手段對付主張和平苟安的猶太人,視之為捍衛猶太教的神聖行動。約瑟夫道出奮銳黨行為的原因:「他們也不以任何方式的死為有價值的,不在乎他們親屬朋友的死亡,或因懼怕死亡而叫任何人『主』」(Jos., Ant. 18.1.6)。他們堅決反對任何希臘文化,又不承認大希律所委任的大祭司。

此外,他們被稱為奮銳黨,因為他們仿效馬他提亞(Mattathias)及其兒子和追隨者的榜樣:當安提阿古四世依比芬尼(Antiochus IV Epiphanes;統治期為主前175-163年)企圖壓制猶太信仰時,馬他提亞一群人為了維護神的律法而大發熱心(馬加比壹書2.24-27)。

約瑟夫強調奮銳黨是披上濃厚的政治色彩,跟那些律法狂熱者(徒21:20)不同。約瑟夫一方面肯定奮銳黨的崇高理想,另一方面卻形容他們有份導致激烈的戰爭,帶來城池被毀、聖殿被他們的敵人焚燒的種種不幸(Jos., Ant. 18.1.1)。他甚至認為那位曾被囚禁的撒督祭司阿拿尼亞的兒子、奮銳黨的首領以利亞撒(Eleazar)是「第一次猶太人叛亂」(主後66-73/74年)的罪魁禍首

主後6年的叛變即使被鎮壓,但奮銳黨人的精神卻維持達60年之久。加利利人猶大家族的成員是奮銳黨的領袖;他其中兩個兒子承接父親的領導位置,極力反對羅馬帝國的統治,常以游擊、突襲或行刺的方式跟政府抗衡。這兩個兒子約在主後46年被巡撫亞歷山大(Alexander)釘十字架(Jos., Ant. 20. 102)。

加利利人猶大的另一個兒子米拿現(Menahem)在主後66年企圖奪取反羅馬叛變的領導地位(Jos., BJ 2.433)。同年爆發「第一次猶太人叛亂」,以利亞撒率領一群祭司潔淨耶路撒冷的聖殿,組成奮銳黨停止給羅馬該撒獻祭,並一度控制了聖殿。

奮銳黨在主後55至73年的整個戰爭期間均非常活躍;最後一個奮銳黨的要塞馬撒大(Masada),終於在主後73年5月陷落。自此,奮銳黨的精神也未完全被撲滅。其中較明顯的歷史證據是主後132-135年的「第二次猶太人叛亂」,其領袖是哥斯巴(Koseva或Kosiba)的兒子西門哥斯巴(Simon ben Kosiba)亦是奮銳黨的遺裔。當時的猶太拉比(Rabbi Akiva)引用民24:17「有星(來:kokhav)要出於雅各…」來替他改名為「西門巴柯巴」(Simon bar Kokhba),亞蘭文原意是「星之子」(Son of Star),這新的名字也為後世的人所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