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撒提庇留(主後14-37年)是該撒亞古士督的養子,母親是土西拉(Livia Drusilla)。當提庇留接任亞古士督為該撒之時,他已是56歲,經已有一生從政的經驗。然而,當元老院將亞古士督的所有權力都有形地移交給他時,仍是一個重要的決定,由此承認亞古士督實際上的掌權已是羅馬政府不可或缺的機制。提庇留算不上很賢能,但很自知和自足。他在位期間,人民提議要封他為神明,他卻說:「我只是一位凡人,神性尊榮是屬於亞古士督的,他才是人類真正的救主。」他忠心地和墨守成規地繼續推行亞古士督的政策,有23年之久。在他統治期內,羅馬軍隊在日耳曼節節敗退,邊防被退至萊茵河(Rhine)。
不過,提庇留在晚年疑心甚重(特別於主後23年後),常常向元老院提案,又懷疑部屬有叛逆之心,當中很多根本不是事實。在主後31年,禁衛軍(praetorian guards)的指揮官維里斯斯仁尼士(Aelius Sejanus)真的叛亂了,幸好及時被發現。自此,提庇留更加倍猜忌,稍有微言的,即遭惡運。由於他的執拗,國人逐漸對他失去信心;他惟有無奈地退穩到迦皮利(Capri)島上居住。當提庇留不在時,對叛國罪的審訊與御營的干預,都為羅馬政策開了危險的先例。他於主後37年的離世,可說讓元老院鬆一口氣。
不過,第二世紀羅馬著名的歷史學家綏屯紐(Suetonius)所寫的《十二該撒生平》著作(原為拉丁語,寫於主後120年),共討論12位該撒的功績,他對亞古士督和提庇留的評價(尤其對各省的管治)非常高。然而,塔西圖(Tacitus)和綏氏也記載了提庇留如何迫害猶太人,這或許反映猶太人在一般羅馬人心目中那種不受歡迎的程度。
新約聖經直接提及提庇留,就是路3:1:「該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那時正是本丟彼拉多作猶太巡撫、希律安提帕作加利利分封王。另外,福音書中凡提到「該撒」的地方,都是間接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