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士會堂(synagogue)崇拜的始創者,他們會複製(抄寫)舊約聖經供不同會堂使用。部分文士為公會(Sanhedrin)成員(太16:21, 26:3),在執行有關律法的裁決時,更是舉足輕重。他們非常尊崇舊約聖經,不會放過一個字,漸漸變成咬文嚼字的專家,甚至鑽牛角尖,憑己意強解舊約聖經。眾文士跟耶穌基督有衝突,主要因為祂以權柄教訓人(太7:2:8-29),責備他們為了人的傳統而廢棄神的道(太15:1-6),並唾棄他們所鼓勵的形式主義(參 太231-34;路11:37-52, 20:45-47)。
於是,文士先恨惡耶穌基督,再恨祂的門徒(路5:30, 6:7;徒4:5, 6:12)。文士與法利賽人聯手尋找耶穌的錯失或罪惡,常常挑戰祂所傳講的道,甚至決意用詭計把祂定罪(太20:18;可11:18, 14:1;路6:7)。在受難的一週,耶穌多次受了文士、祭司長和長老的苦害、譏笑和棄絕(太16:21, 27:41;可14:53-56, 15:1, 15:31;路9:22, 22:66-71, 23:10)。雖然文士主要屬法利賽人的門派(可2:16),但以群體來說二者是不相同。他們對復活這個問題,跟使徒保羅立場相同,而有別於撒都該人(徒23:9)。
在使徒時代,眾文士迫害使徒彼得(apostle Peter)和約翰(apostle John;徒4:5),也有份導致司提反殉道(Stephen;徒6:12)。不過,雖然大部分文士都反對耶穌基督(太21:15),但也有相信祂的文士(太8:19)。在以弗所的騷動,有一位「書記官」(臘:grammateus)平息了民眾的怒氣(徒19:35),他很可能亦是一位文士。在主後70年之後,文士的地位更形重要,他們把口頭相傳的律法用文字記錄下來,又忠心地把希伯來經書留傳給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