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背景

> 希羅宗教

新約書卷反映了希羅宗教與基督教之間的衝擊

根據主後二世紀羅馬政府的官員小皮里紐(Pliny the Younger;生平為主後61-113年)在一封致該撒他雅努(Trajan;主後98-117年)的信件中,曾提及其管轄的庇推尼(Bithynia)的基督徒,已經令當地的廟宇無法得到祭祀用的畜牲(小皮里紐,《書信集》10.96-97)。若使徒保羅在以弗所的福音事工能引起紛亂,最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亞底米女神的祭祀受到威脅,而這種威脅使以弗所人的身份遭否定,甚至有經濟上的損失。

保羅及其他使徒所傳的福音信息,對亞底米的祭祀及有關的經濟活動帶來衝擊;例如銀匠是以鑄造和銷售亞底米女神的神龕為生計或賺錢,若越多小亞西亞人改信耶穌基督,便會越少人購買神龕或其他祭祀品,直接影響他們的生意。這種微妙的關係,在徒19:24-28及19:35裡隱約可見,也是歷史古藉和出土文物可見證的。

除了《使徒行傳》(book of Acts)外,新約聖經的《啟示錄》(book of Revelation)的背景也是希羅宗教影響羅馬帝國各個生活層面。主後一世紀末在以弗所為該撒多米田(Trajan;主後98-117年)所獻的殿宇,理應視作重要的指標。《啟示錄》的讀者正面對的衝擊和影響,不單是抽象的信念、個人或帝王崇拜(Imperial Worship),而是一套左右經濟、道德、倫理、社會約制關係和信仰的意識形態(ideology),因為當中牽涉了經濟利益、社會秩序和身份問題,已經超越宗教的層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