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背景

> 耶穌生平

施洗約翰的洗禮主要是悔改的洗禮

洗禮(Baptism)成為了基督徒悔改和委身的表示,但其來源卻有不同的意見。施洗約翰的洗禮(比起耶穌的和別人的洗禮)是福音書最早的記錄,也是眾多對來源的意見中可信性最高的。

祭司撒迦利亞與以利沙伯之兒子約翰,其名字本來沒有「施洗」這詞,除了可供《聖經》讀者分辨這位約翰並不是12門徒之一的約翰(西庇太的兒子)或其他名叫約翰的人之外,重點是這位約翰確實曾替不少人施洗。有關洗禮來源的看法,最合宜的可能就是:認為施洗約翰的洗禮套用了猶太人潔淨的禮儀,特別是在昆蘭社團(Qumran community)的影響之下有所修改。

施洗約翰既是耶穌的先鋒,他所施的洗禮也成為基督教洗禮的先驅。在耶穌起初呼召門徒中,有一些應該已接受了施洗約翰的洗禮(約1:35-42)。在耶穌傳道事工開始的階段,祂或是祂的某些門徒似乎都有替人施洗(約3:22-23, 3:26;參 約4 :1-2)。

施洗約翰的洗禮主要是悔改的洗禮(a baptism of repentance;太3:11;可1:4;路3:3;徒13:24, 19:4),也是預備和富象徵性的行動,預備受洗者的心去迎接那將要來的、能力更大的一位(太3:10),同時也象徵這「將臨者」會帶來的救贖和審判。施洗約翰形容那要來的審判就好像人砍下樹木或篩掉糠(太3:12;路3:9, 3:17),或像聖靈與火的洗禮(太3:11;路3:16)。他很可能是引用了舊約的某些比喻,例如賽4:4, 30:27-28, 43:2;但7:10;有學者認為他亦可能同樣受到昆蘭社團的影響(參 死海古卷的 IQS 4.21;IQH 3.29起)。

大概每人都會明白「用水施洗」的意思,但是「用聖靈和火施洗」卻需要作寓意的解說,乃是帶有潔淨和審判的意思(參 路3:17),亦是被聖靈充滿的經歷。因為希臘文「A和B」的結構是可解為「A的B」,所以這兒的「聖靈和火」可理解為「聖靈的火」。但是,可1:7-8和約1:33只提到聖靈,那麼我們可以理解為:「水」在「水禮」時充滿了受洗者的身體,同樣地,「聖靈」在「聖靈的洗」時也充滿了受洗者。

如果把「神的審判」比作從神口中迸發火焰似的氣息(希伯來文ruah和和希臘文pneuma都是同一個字,其意既是氣息〔breath〕也是靈〔Spirit〕)的話,那將要來者的審判事工就好像把人浸入這道氣息一樣。人若甘願藉著洗禮來表示認罪悔改迎接那審判,就會發現這審判使他們脫離罪污,得著潔淨。可是,,那些拒絕施洗約翰、拒絕悔改的人便如不結果子的樹或糠那樣,被那將要來者(耶穌基督)猛烈的「洗禮」燒盡(太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