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背景

> 新約正典及文獻

死海古卷所屬猶太人群體的身份之謎

死海古卷所屬猶太人群體的身份之謎

這些昆蘭卷軸顯示了一個宗教群體,在主前第二世紀至主後70年的期間,曾隱居於該洞穴附近的死海沿海一帶。1951年,約旦古蹟文物局局長哈丁及巴勒斯坦考古博物館信託主席Roland de Vaux帶同一班隨員,掘開昆蘭廢墟的一部份;他們發現內有導水管、貯水池、公共食堂和崇拜所,還有一間設有椅桌的工作室,應該是抄錄文稿之用,並且有大量「死海古卷」的抄本。

科學家曾特地從兩個墨池中,把殘餘的沈澱物刮下來,結果證實其化學成分跟這些古卷上的墨汁完全相同。這一切遺跡物都顯示,這個群體的成員有可能在這昆蘭廢墟居住了一段頗長的時間,他們似乎致力抄寫舊約聖經(死海古卷中聖經部分抄本)和其他文獻,也自己撰寫某些著作。

此外,其後的發掘工作亦證實了昆蘭廢墟的年份,便是不會在哈斯摩尼時代至「第一次猶太人叛亂」事件(主後66-73/74年)這時段以外的。在這廢墟內,按照其建築物所呈現某種裂縫和貯水池的毁壞狀況,可能是在大希律執政的第七年(Josephus, BJ 1.19.3)之巴勒斯坦的地震所造成。這地震或許令最早期的居民遷居他方。學者推測上述的年份不會超過主後73年,因為昆蘭廢墟的文獻全無主後70年的痕跡。

對於這些死海古卷所屬的猶太人群體,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說法和推論。一些學者認為,這群體的成員可能因避世而隱居於偏遠荒涼的地區;也有學者相信他們因不滿馬加比(Maccabee)家族執掌了大祭司的職責,便在「那仁義的教師」(或「哈西典人的老師」)的領導下退到猶大曠野。

他們在那兒自行組織成為以色列仁義的餘民,並期盼著一個新的仁義紀元快快來到。時至現今,依然有不少學者們相信抄寫這些古卷的,就是猶太裔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主後37-100年)筆下的愛色尼人(Esse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