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背景

> 社群團體

猶太教早期的不同派別和其他的宗教群體

根據猶太人法典《他勒目》(Talmud;另有譯作「塔木德」),在聖殿被毀之時,猶太教(Judaism)的異端教派有24個之多(〈論議會〉10.6.29c),但歷史學家約瑟夫向非猶太人介紹猶太教的時候,他只分出4個派別:法利賽、撒都該、愛色尼和奮銳黨,並稱它們為「哲學學派」(臘:philosophia),好讓當代的非猶太人能以哲學學派的概念去理解。在這4個派別(或「哲學」)中,前3個約於主前第二世紀中葉定形,他們可算是代表了不同的有識之士,對當代的政治氣候和文化所作的回應。

在了解這些派別之前,先要澄清數個常見的字眼:「教派」、「門派」和「派系」。「教派」在這裡表示因某種原因從某主流宗教分離出來的派別,他們屬於排他性的派別,把自己看為絕對,並否認其他派別同樣有效和合法。

從這角色來看,只有愛色尼才可說成「教派」;而法利賽、撒都該、和奮銳黨只是猶太教的「門派」,因他們儘管在宗教思想、禮儀和政見上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他們卻仍視對方為整體猶太教群體的一部分。此外,「派系」是指在同宗之下有不同的師承和學派,法利賽人就有希列(Hillel)和煞買(Shammai)兩個主要的派系。

然而,為著較全面地了解新約時代的猶太教,本網站的〈新約背景〉也嘗試簡介其他宗教群體或派別。當然,這些宗教群體未必符合上述「教派」和「門派」的定義,也未必是猶太教的一部分;但是,鑒於這些宗教群體跟新約聖經的人物和作者息息相關,故此現在詳列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 哈西典人(Hasidaeans)
  • 法利賽人(Pharisees)
  • 撒都該人(Sadducees)
  • 愛色尼人(Essenes)
  • 奮銳黨(Zealots)
  • 文士(Scribes)
  • 希律黨(Herodians)
  • 匕首黨(拉:Sicarii
  • 撒瑪利亞人(Samarit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