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背景

> 猶太教

第二聖殿那大概長達500年的歷代變動

自從第一聖殿被巴比倫人拆毀和洗劫後(王下25:8-9;耶52:17-23),這兒荒廢了近70年。大約主前520-515年間,先知哈該(Haggai)和先知撒迦利亞(Zechariah)、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Joshua son of Jozadak)及猶大省長所羅巴伯(Zerubbabel)敦促以色列人同心重建聖殿(拉3:1-13),而這聖殿被稱為「第二聖殿」(The Second Temple)。

被擄回歸的以色列人帶同從前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所奪去的聖殿器皿,以及波斯王古列古列二世(Cyrus II;又名「居魯士二世」)授權重建第二聖殿的詔令。他們回去後開始清理頹垣敗瓦,重建祭壇和立下殿的根基(拉1:1-11, 3:2-3, 3:8-10)。現今位於聖殿山圍場西面、與大希律的石工相連的一堵牆壁,可能就是這根基的一部分。

雖以色列人期望的第二聖殿是極高聳宏偉(參 代下7:21;偽經《以諾壹書》〔Book of Enoch〕90.29;偽經《西卜神諭記》〔Sibylline Oracles〕5.425),但是由於資源缺乏,他們只好接受規模較小的聖殿建築。次經《馬加比壹書》1.21和449-51提供了有關第二聖殿中陳設品的資料。約櫃(Ark)在被擄的候丟失了,從此沒有蹤影,也沒有新的約櫃取代它。所羅門的10個燈臺換上了一根七幹燭臺(seven-branched candelabrum),陳設餅的桌子(table of the Presence)和香壇(the altar of incense)一同放在聖所裡。

這些物品後來被安提阿古四世依比芬尼(Antiochus IV Epiphanes;統治期為主前175-163年)掠去,他在主前167年的12月15日,在第二聖殿的祭壇上設立了「那造成荒涼的褻瀆之物」(拜偶像的祭壇或像)(《馬加比壹書》1.54)。到主前164年,勝利的馬加比人潔淨第二聖殿,將被玷污之物清除,換上新的裝置(《馬加比壹書》4.36-59),他們更將圍牆改建為碉堡,這個堡壘堅固的程度,足以抵禦羅馬將軍龐培(Pompey)的圍攻達3個月之久(主前63年)。主前54年,聖殿中的寶物為羅馬3元首之一的克拉索(Crassus)所劫掠。

由於當時已沒有君王在位,這第二聖殿順理成章成了猶太人(不論留居巴勒斯坦或散居外地的)生活及信仰的核心。它矗立了差不多500年,年日要比第一聖殿或日後大希律的聖殿為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