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在羅馬立國之先,羅馬人已經受到希臘人的哲學、文化、政治、建築技術、藝術、社會結構等的深遠影響。當然宗教也不能例外,羅馬人借用希臘神話、地中海東部的異教信仰,然後結合羅馬人流傳下來的羅馬神話,建構一套自己的神明及其屬性。羅馬人不單把大部份希臘神明的名字改為另一個拉丁名字,更把這些神明的屬性改變過來。雖然不少作者都把希臘神明的名字與羅馬神明的名字互用,但是經過學者的仔細研究,便會發現每位希臘神明的屬性與羅馬神明的屬性其實不是完全相同的。由於羅馬神明是從不具人性的「守護神」地位開始,便不大理會細節的改變,而羅馬廟宇所供奉的都演變成具有高度人性的角色。
希羅世界的人有特殊的祭祀儀式和宗教節日,較虔誠的教徒甚至有自己的「祭司。」 這些異教祭司熟習各種祭祀儀式、向神明祝禱的方法,以及敬拜神明的複雜禮儀和禁忌事項。可是,他們自己的信仰和道德規範,卻不必跟所祭祀的神明或宗教的標準。無論如何,希羅世界的人相信從業務旅行到宣戰打仗、甚至各式各樣的生活層面,都在進行之前必須先向神明獲取允許。久而久之,異教祭司的數目越發增加,他們的群體漸漸在希羅世界中取得相當的政治及社會力量。
主要的希臘神明與羅馬神明的名字比對表希臘 | 羅馬 |
Aphrodite(阿芙蘿黛蒂) | Venus(維納斯) |
Apollo*(亞波羅) | Apollo(亞波羅) |
Ares (阿瑞斯) | Mars(馬爾斯) |
Artemis(亞底米) | Diana(黛安娜) |
Athena(雅典娜) | Minerva(密涅瓦) |
Demeter(得墨忒耳) | Ceres(刻瑞斯) |
Dionysus(戴奧尼修斯) | Bacchus(巴克斯) |
Eros(厄洛斯) | Cupid(邱比特) |
Hades(哈得斯) | Pluto(普路托) |
Hephaestus(赫菲斯托斯) | Vulcan(武爾坎) |
Hera(希拉) | Juno(朱諾) |
Hermes(荷米斯) | Mercury(墨丘利) |
Hestia(赫斯提亞) | Vesta(維斯塔) |
Persephone(珀耳塞福涅) | Proserpina(普羅瑟派恩) |
Poseidon(波賽頓) | Neptune(尼普頓) |
Zeus(宙斯) | Jupiter(朱庇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