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背景

> 猶太教

聖殿代表神的權柄和同在以及學者對第一聖殿位置的各種說法

大衛(David)作王的時代,當他鞏固了國位後,他希望為耶和華建造聖殿(撒下7:2),可是耶和華卻不容許他建造聖殿,因為他的手沾滿了仇敵的血;不過他籌集了建殿的材料,積聚了寶物,並選購了殿址(代上22:8、3;撒下24:18-25)。

直到大衛與拔示巴(Beth-sheba)之兒子所羅門(Solomon;統治期為大約主前971-931年;撒下12:24)接續為王,他登基第四年才著手興建聖殿,7年之後完工(王上6:37-38)。這聖殿被後世普遍稱為「第一聖殿」(The First Temple)或「所羅門聖殿」(Solomon’s Temple),好讓把它跟後來重建的聖殿分辨。

舊約聖經賽52:1形容耶路撒冷(Jerusalem;簡稱「耶城」)為聖城(the holy city;來:'ir haq-qodes),它被冠以這名稱大概是因為有聖殿在其中;耶路撒冷的另一個名稱是「錫安」(Zion;撒下5:7)。錫安可能是這聖城城堡所位於的山丘名稱,也有學者認為錫安原指城堡本身,而不是指城堡坐落的地方。

按照猶太錫安的傳統,耶和華是大君王,揀選耶城為大君王的城邑(詩48:9, 68:16-17, 68:30, 87:1, 87:5),錫安是耶和華的居所,必因耶和華的同在而永不動搖(詩46:7-8, 48:4)。因此,猶太人認為聖殿象徵和保證以色列人得享神所應許之地為業。按舊約聖經的記載,聖殿代表神的權柄和同在,聖殿和錫安要成為神子民敬拜的中心,兩者發揮了團結神子民的作用。

有關第一聖殿的位置,學者一致認為是耶路撒冷「舊城」東面的「哈蘭謝里夫」(Haram esh-Sherif,即「尊貴圍場」)範圍內;但是準確地點則較難肯定。在這大石的最高處(現今的奧瑪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很可能就是昔日第一聖殿的至聖所(Most Holy Place),或是殿外的燔祭壇(altar of burnt offering;代下3:1)。這石大概是亞勞拿(Araunah)禾場的一部分,大衛用50舍客勒銀子(撒下24:24)或600舍客勒金子(代上21:25)買下了禾場。

另外,有個說法是這聖殿就在所羅門王宮建築群的一部分(王上7:1-12),儼如「王室教堂」(Chapel Royal)。他先在耶城北面的山上建築平台,再在其上興建聖殿。聖殿共分為3部分:內殿(inner sanctuary;即至聖所;王上6:16)、外殿(outer sanctuary/main hall;王上6:17)及門廊(portico;王上6:3)。

從舊約經文的描述可想像,這聖殿的內部是相當華麗,外牆則較平實而莊嚴。即使聖殿是王宮的一部分這說法(連接兩揀建築物的通道突出了這點;王下16:18)被得以鑒定,耶和華的總督(viceroy of Yahweh)住近神的聖殿是合宜的;因聖殿的門不僅是為君王而開的。

現代考古學家提供了一些可供比較的資料,當中發現第一聖殿是根據昔日迦南境內流行的建築模式興建的。然而,第一聖殿已經無跡可尋,而巴勒斯坦發掘基金(Palestine Exploration Fund)贊助的挖掘工作亦沒有甚麼明確的發現。事實上,當大希律(Herod the Great)在後期興建聖殿時,那時的建築工程很可能已經將早期的建築全部毀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