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背景

> 猶太教

聖殿對猶太人的政治層面

除了是猶太人的生活及信仰的核心,聖殿不單起了經濟的作用,更是政治與宗教結合的心臟。就政治層面而言,聖殿可被視為耶和華對掌權者的認同或認可,難怪早在大衛登基之初就計劃興建聖殿,只是耶和華要求留待他的兒子所羅門去完成。

聖殿設有祭司體制,大祭司的家族和其盟友撒都該人在在政教這兩方面的影響,都舉足輕重。在新約時代的耶城,設有大祭司為首的70人猶太議會(或71人;參 《米示拿》〈議會〉1.6),即是「公會」(Sanhedrin),是當代猶太全地5個公會中最具影響力的(Jos., Ant. 14.91),有行政、立法和司法權力,處理有關個人的罪案。

在猶太人心中,會堂(synagogue)永不可能取代聖殿的地位。各地會堂的結構是仿傚聖殿,而會堂的早禱和晚禱者要在聖殿獻祭的時候,面向耶城的聖殿,表明聖殿核心的地位。愛色尼人抗拒的不是聖殿本身,而是主持聖殿的祭司,這群祭司並非按撒督的等次而污穢了聖殿;至於昆蘭社團,他們也期望聖殿有重光的一天。

此外,聖殿內有許多貯物室,估計這些貯物室除了用作貯存跟祭司工作有關的物品和器具外,也用來收藏屬於政府或皇室的財物。所以,聖殿亦同時扮演了國家府庫的角色,因而成了戰膀國搶掠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