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背景

> 散居的猶太人

追溯猶太人散居各地的起源

希臘文diaspora可以指散居在猶大地(或巴勒斯坦)或以色列地以外地方的猶太人(如 約7:35;彼前1:1)。這字也可以指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如在雅1:1;《猶滴傳》〔Judith〕5.19)。

雖然有線索顯示,早期有一個以色列人的「殖民地」(colony)在大馬色(王上20:34),對於他們在多久以前就開始自願分散各地,仍然是未知數。早在士師時代,住在伯利恆(Bethlehem)的猶太人以利米勒(Elimelek),因著饑荒而帶同家人離開猶大地,前往摩押(Moab)僑居(得1:1-3)。

到了王國統一的時代,所羅門的擴張政策,很可能會成立了一些商業上的前哨基地。但是,亞述(Assyria)和巴比倫(Babylonia)的君王卻引進了一個新的因素,就是將戰敗國的部分人口,強行遷徙到他們帝國其他的地方。

這個政策牽涉了把相關地方的領袖和技工遷離本土。這些被遷移的人,特別是屬北國(以色列國)的人(約主前733年被擄往亞述,見王下15:29, 代上15:26;約主前722年亞述攻陷北國,再次被擄往亞述,見王下17:6, 18:11, 俄1:20;亞述又安置他方的人在撒瑪利亞,見王下17:24, 拉4:10),大概很多已喪失了他們在國家和宗教方面的身分。

至於南國(猶大國),卻有3次大量人口的遷移:

  • 第1次:約主前598年,被擄往巴比倫的大概10,000人,見王下24:12-16;
  • 第2次:被擄往巴比倫的猶太人,見王下25:8-21、耶39:8-10和耶52:12-34,以及
  • 第3次:猶太人因懼怕迦勒底人(Chaldean)而逃往埃及,先知耶利米(Jeremiah)被迫同往,見王下25:26、耶42:13-44:28。

相對地,在巴比倫的猶太人群體卻有很強的先知事工進行。他們學懂了在沒有聖殿和獻祭的情況下,仍能保持敬拜獨一真神,而且產出了一群有決心要回歸重建耶路撒冷的人。事實上,只有一部分猶太人在波斯王古列統治時期回歸。數目相當大的猶太人到中世紀的時候仍然留在巴比倫。這些猶太人有十分強烈的自我意識,擁有自己的猶太法典的版本,就是《巴比倫他勒目》(Babylonian Talm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