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梅珥是穀物的單位。Sefirat haomer的字面含義是「數點俄梅珥」。 它從逾越節期的第二晚開始,為期七週。
逾越節是一個農業節期,與大麥的春收同時。逾越節展開之後約七個禮拜,也就是春末夏初,就來到收割小麥的時候。在同一時間,葡萄與其它果實也準備採收。
《希伯來聖經》中仔細明訂收割期間的計算:「你們要從安息日的次日〔作者按:這個狀況是,逾越節期的第一天正巧是安息日〕,獻禾捆為搖祭的那日算起,要滿了七個安息日。到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共計五十天,又要將新素祭獻給YHWH。要從你們的住處取出細麵伊法十分之二,加酵,烤成兩個搖祭的餅,當作初熟之物獻給 YHWH。」(利未記廿三章15-17節)
《妥拉》並未解釋為何要從一個收割期仔細計算到另一個收割期,但可能是要透過這種教儀性的要求,確保穀物能得到妥善的照應,並讓收割能在正確的時間點展開。
至於當時的猶太人是如何計算一天,我們並沒有清楚的線索。有些人猜想,當時的人可能準備了一口剛好可以裝四十九俄梅珥的容器,然後每天加入一俄梅珥,等容器滿的時候,就代表七星期過去,收割該開始了。
後來,晚間儀式裡納入了一則「點數禱文」,並且沿用至今。實際作法是,每日在代表一天開始的夕陽時分,透過唸誦禱文,在「俄梅珥數算期」裡加上一天,直到滿了四十九日為止。
從「拉比時期」開始,這段「數算期」(Sefirah)被當成為猶太人的舉哀期。至於為何如此,原因並不清楚。有些人認為,這習俗是受到古代異教及羅馬宗教相信亡靈在每年這時回到人間的影響。也有人認為,這習俗是為了紀念西元二世紀阿奇巴拉比(Rabbi Akiba)的學生們所遭遇的兩起噩耗。首先是一起據傳奪走了數千人命的瘟疫,另一起則是在阿奇巴拉比與學生們鼎力相助下,於西元132至135年間由巴寇巴(Bar Kochba)帶頭、最終敗北的反叛羅馬戰役。
不管真相為何,這段七個禮拜的公眾舉哀期體現了許多傳統的猶太哀悼禮俗,包括不刮鬍子、不剪頭髮、停止一切慶典、不舉行婚禮。
不過,舉哀期在依雅爾月(Lyar)和西彎月(Sivan)的初一會暫時中斷,以便讓人舉行婚禮。自從現代以色列國在1948年建立之後,舉哀期也會在依雅爾月十五日,也就是「以色列獨立紀念日」的當天中斷。
舉哀期也在「俄梅珥數算期」的第卅三日(Lag B’Omer 意思是「俄梅弭的第卅三日」)中斷。希伯來字母(lamed)的數值是30,(gimel)則是3,代表兩個字加起來的 Lag就是33(30+3)。(b’omer)的意思則是「俄梅珥的 ……」。「俄梅珥的第卅三日」經常出現在依雅爾月的十八號。
這天很特別,因為根據傳統說法,阿奇巴拉比與他學生們所遭遇的瘟疫是在這天得到止息或些微的緩解。有人則辯稱,這天的由來是為了紀念巴寇巴在「猶太大反抗」中贏得了短暫的勝利。
按照傳統,猶太人會藉由戶外的活動來慶祝「俄梅珥的第卅三日」,例如野餐與遊戲活動。有些人則習慣在這天玩弓箭,而這項慣例也吻合了將「俄梅珥的第卅三日」與巴寇巴之反抗聯想在一起的說法。今天,「俄梅珥的第卅三日」只是猶太曆中微不足道的小日子。猶太人(特別是以色列地的猶太人,以及美國的猶太教學校)以舉辦遠足或球類競賽(特別是為孩子們)來紀念「俄梅珥的第卅三日」。
事實上,在「俄梅珥數算期」,只有傳統猶太社區還遵守舉哀期的禁忌,最明顯的是在那段期間禁止婚禮。有些人則只遵守禁忌期到「俄梅珥的第卅三日」。大部分自由派猶太人士則以舉哀期來由並不明確為由,廢除了在該期間的所有禁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