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文化

> 摩西五經

《創世記》

《希伯來聖經》第一部分《律法書》(即《托拉》)五卷中的第1卷。書的希伯來名稱讀作“伯里西特”,意為“起初”,它是第一卷書的第1章第1節的第一個詞語。《希伯來聖經》的《托拉》五卷,各卷都是以該卷起始的希伯來詞語作為該卷的名稱。

《創世記》共50章,其內容分為兩大段:

第一大段為第1-11章,主要是兩個創世故事,兩個家譜和洪水滅世的故事。兩個創世故事與兩個家譜表明《創世記》的組成有不同的文獻資料來源。洪水滅世的故事在《創世記》中,雖然粗讀下來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但行文中常有重複敘述的部分,即同一個事件常出現記載兩次。如:上帝因人類的罪惡,決定要以洪水滅世,洪水過後,上帝應許今後不再這樣行了,也同樣記載兩次。關於上帝囑咐挪亞帶進方舟以保存動物的品種也有兩次不同的記載,第一次記載是:“上帝就對挪亞說......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要帶進方舟。”《創世記》第6章第13-22節第二次記載是:“耶和華對挪亞說......凡潔淨的畜類,你要帶七公七母,不潔淨的畜類,你要帶一公一母,可以留種,活在全地上。“(《創世記》第7章第1-5節)這兩段的區別是前者神的名稱用“上帝”,而後者神的名稱用“耶和華”,有人考證這是兩種不同的底本資料。

至於洪水在地上持續的時間,根據《創世記》第7章第11節和第7章第24節所記,從2月17日至7月17日,水勢浩大,在地上150天。7月17日,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但到了第二年的2月27日,挪亞撤去方舟的蓋,地就乾了。這樣算起來,挪亞在方舟中共達1年零10天,但《七十子譯本》中的第7章第11節把大雨的開始,即“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的日期,由2月17日改到2月27日,這與挪亞撤去方舟的蓋,出方舟的日子是在同一天,成為一年的完整數目,這也說明前後兩者代表不同的底本的記錄。此外,在整個記載中,也多次出現40天的數目。如“天上的窗戶敞開了,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洪水氾濫在地上四十天,水往上長”,“過了四十天,挪亞開了方舟的窗戶”,以後挪亞以每期7天的數目等待洪水的消退。挪亞離開方舟後,即為耶和華築壇,以潔淨的牲畜,飛鳥獻祭,因耶和華曾囑咐挪亞把潔淨畜類各保存了七公七母,又代表較早的“耶和華”底本。

第二大段為第12-50章,記載希伯來族長的歷史故事。三位主要族長是亞伯拉罕,雅各和約瑟。亞伯拉罕是希伯來民族的最早祖先,《創世記》以14章的篇幅(第12-25章)記載了和他有關的事蹟。亞伯拉罕原名叫亞伯蘭(希伯來文含義為“尊貴之父”),他的家族原住在兩河流域迦勒底的吾琿第12章記載,上帝命令他們向西遷移。“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所要指示你的地方,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此後,上帝授命亞伯蘭改名為亞伯拉罕(含義為“多國之父”),對他說:“我與你立約,你要做多國的父,從此以後,你的名字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關於亞伯拉罕這位希伯來民族最早祖先的年代,歷來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創世記》第14章記述“四王與五王爭戰”的故事為亞伯拉罕的年代提供了一個頗為令人信服的證據:四王之一為“示拿王暗拉非”。《聖經》中“示拿”指巴比倫,如說“被擄餘民從示拿歸回”,“聖殿之物擄至示拿”等,而“暗拉非”與古巴比倫王“漢謨拉比”這兩個名字在希伯來文的拼法上差別很小,都由5個希伯來文輔音字母組成,兩者首末兩個字母很相似,而中間的3個字母竟完全相同。因此,“示拿王暗拉非”極有可能就是“巴比倫王漢謨拉比”,《創世記》第14章記載四王與五王交戰中,亞伯拉罕的侄兒羅得被擄走,亞伯拉罕及時地在夜間出動了精練壯丁300多人殺敗敵人,救回侄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等。這裡,“示拿王暗拉非”如果就是巴比倫王漢謨拉比,則亞伯拉罕就與公元前18世紀末的漢謨拉比(公元前1792 -1750)是同一時代的人了。

第21-25章記載亞伯拉罕的後代。亞伯拉罕生了獨子以撒,以撒長大之後娶妻利百加,利百加生孿生子以掃和雅各。此後以12章的篇幅(第25-36章)把雅各作為中心人物詳細記述他的故事,包括有:雅各和哥哥以掃的矛盾;雅各出奔逃亡到舅家;雅各以14年勞動的代價娶舅舅拉班的女兒利亞和拉結為妻,先後生12個兒子;雅各在出逃20年之後衣錦還鄉,回歸故里;雅各與哥哥以掃重歸於好。在雅各回歸故鄉途中,雅各有一次特殊的經歷:在一天的黎明,大隊人畜渡過雅博河後,只剩下雅各一個人,忽然出現一人來與雅各隻身摔跤,雅各拼命與之較力,取得勝利。那人實為神的使者,被雅各抓住不放,於是為雅各祝福說:“你的名字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原來“以色列”(Israel)這個希伯來名詞是由“摔跤”(希伯來文讀作Sarah)和“神”(讀作el)兩個詞語組合而成,所以“以色列”一詞的詞義是“與神摔跤”,“以色列”一詞多經演化,由人名至族名到國名,歷世不衰,沿用至今。

第36章記述雅各哥哥以掃的後代情況。以掃當年出生,“身體發紅,渾身有毛”,後來又為了“一碗紅豆湯”將長子的名份讓給雅各,由於這兩次出現“紅色”的緣故,以掃成為以東的祖先(以東原意為“紅色”)。以掃既丟失長子的祝福,他父親以撒留給他的不過是:“地上的肥土必為你所住,天上的甘露必為你所得,你必倚靠刀劍度日,又必事奉你的兄弟,到你強盛的時候,必從你頸項上掙開他的軛。“歷史上的以東不能躋身於河西迦南地,在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和以後的士師時期,以色列人與以東人沒有什麼接觸。到了建立王國時期,掃羅王攻擊周圍的敵人,包括以東人在內。大衛王在位期間,制服了以東,並在以東全地設立防營。所羅門王時期,以東人又興起叛亂,從分國時期到南國猶大滅亡這長達300多年的時期內,以東與猶大國始終處於敵對狀態,因此,以東總是受到諸先知的嚴厲譴責,如阿摩司一再宣布對以東的懲罰,俄巴底亞則譴責以東人幸災樂禍,三位大先知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都斥責過以東,預告將臨到以東的災禍。《瑪拉基書》稱以東地為“罪惡之境”,以東人是“耶和華永遠惱怒之民“,《詩篇》中一首寫於被擄時期的著名詩篇第137篇第7節云:“耶路撒冷遭難的日子,以東人說:’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耶和華啊,求你紀念這仇。“只有在律法書《申命記》中曾勸戒人們不要仇視以東人,說:“不可憎惡以東人,因為他是你的弟兄。”

從第37章到50章主要記述第三位主要的族長約瑟的事蹟。包括:約瑟被賣到埃及,約瑟奇妙的經歷並榮登埃及宰相寶座;迦南發生飢荒,雅各與眾子進入埃及。最後一章記雅各死於埃及,約瑟和眾子歸葬其父,約瑟活到110歲,亦死於埃及。

在第37章約瑟被兄弟賣去埃及的完整故事記述中,包含有兩組不同的情節,比較大的區別是出現了“以實瑪利商人”與“米甸商人”。法老的內臣,護衛長波提乏分別是從實瑪利商人和米甸商人手中把約瑟買了去。所以,整個故事也被認為包含有兩種不同的底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