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文化

> 專文

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 1886-1973)

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領導人、以色列國第一任總理。 他在猶太民族的歷史中佔有特殊地位,在1948年5月14日宣告以色列國成立的活動中起了決定作用。

本-古里安生於波蘭普朗斯克。1903年加入猶太復國主義工人運動錫安工人黨。1906年移居巴勒斯坦,在當時為數不多的猶太定居點中從事農業勞動。他很快被選入錫安工人黨中央委員會。 1911年他和本-茨維一起赴伊斯坦布爾學習法律,力圖確立與以青年土耳其派為首的土耳其新知識分子的聯繫。1915年,土耳其加入德奧一方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本-古里安被指控從事在巴勒斯坦創建猶太國的地下活動(當時巴勒斯坦由土耳其管轄),結果被遣送埃及。從埃及,他去了美國,在那裡組織哈魯茨青年運動,其成員在戰爭結束後應該立即去巴勒斯坦。 1917年本-古里安在紐約結婚。 《貝爾福宣言》發表後,他支持在英國軍隊中建立猶太支隊。 1918年5月,他加入猶太軍團,在一個營中服役。

在1919年於雅法召開的錫安工人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本-古里安號召各地猶太工人聯合成一個統一的組織。1920年猶太工人總工會成立,1921年本-古里安當選為總書記,擔任這個職務達14年之久。在他的領導下,猶太工人總工會成為一個強有力的組織,它不僅是各個工會的聯合體,而且是農業、工業、建築業和商業機構的中心。在猶太工人總工會內部,建立了工人醫療中心和學校,有時它還管轄猶太人的自衛工作。在20年代初期,本-古里安試圖建立猶太工人總工會與蘇聯工會之間的關係,以便使蘇聯社會主義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有可能從事合法活動,以及促使蘇聯當局同意本國猶太人向巴勒斯基移居。他的這些努力未能奏效。 1923年,他利用國際農業展覽會在莫斯科展出之機,訪問了蘇聯,並會見了蘇聯猶太復國主義青年的一些團體。

自20年代中期起,在伊休夫內部形成了一些團體, 它們反對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的社會主義流派。這些團體中最大的和最有影響的代表,是V‧雅布庭斯基領導的猶太復國主義者修正派聯盟。本-古里安領導社會主義猶太復國主義者同他們進行了尖銳的鬥爭,在爭論的過程中,他提出了“從階級到人民”的口號。根據這個口號,工人階級是猶太民族復興的中堅,因此,它應該既在伊休夫中、又在整個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起領導作用。1930年巴勒斯坦工人黨(簡稱工黨)成立,本-古里安成為其主要領導人之一。 30年代初期,在第十八屆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前夕,本-古里安開展了大規模的競選運動,旨在使工黨在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的機構中佔據大多數。這次競選運動獲得成功。在1933年於布拉格召開的代表大會上,工黨代表佔代表總數的44%,本-古里安本人也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執委會成員和猶太代辦處管理委員會委員。由於擔心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徹底分裂,本-古里安和雅布庭斯基簽署了猶太工人總工會和修正派之間和解的協議。但是,這個協議在猶太工人總工會成員的全體公決中遭到否定。在詞一時期中,本-古里安也試圖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達成協議,但未能產生具體結果。 1935-1948年,本-古里安任猶太代辦處主席。

1937年,英國政府委派皇家委員會調查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騷亂的原因。本-古里安在面對委員會的發言中,要求為猶太人大規模移居巴勒斯坦託管區創造條件。委員會建議西巴勒斯坦分治,建立猶太國家,其領土包括加利利、葉茲列爾谷和從黎巴嫩邊界到南特拉維夫的沿海地帶。儘管在政治和意識形態的爭論中,本-古里安出於策略考慮,反對正式宣布猶太復國主義的目標是建立猶太國家,然而他仍然擁護皇家委員會的建議。他認為,獨立的猶太國家,無論其領土是多麼狹小,終究是拯救德國納粹威脅下的猶太群眾的唯一可能。但是,英國政府否定了巴勒斯坦分治建議,並於1939年發表了白皮書,壓縮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最低限額,禁止猶太人購買巴勒斯坦土地。本-古里安堅決反對英國政策,號召通過遊行示威、增加非法移民和定居等手段與之進行鬥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本-古里安制定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政策:“我們將幫助戰爭中的英國,彷彿未曾有白皮書一樣;我們將反對白皮書,彷彿未曾有戰爭一樣。”他去美國組織政治運動。在他的倡議和積極參與下,包括魏茲曼在內的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主要領袖們,在紐約制定了猶太復國主義新的政治綱領。這個綱領規定,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目的是在巴勒斯坦建立獨立的猶太國家,“它是新的世界民主體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他拒絕伊休夫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領導的兩個地下軍事組織伊爾貢-茨瓦伊-柳米(民族軍事組織)和斯特恩邦,即洛哈梅-黑魯特-以色列(簡稱萊希,意指爭取以色列自由戰士)宣布進行反英的武裝起義。由於擔心這兩個組織的行為會引起英國託管當局對伊休夫進行殘酷報復,本-古里安呼籲採取斷然措施,迫使它們同英國託管當局合作。在極短的時間內,本-古里安核准了所有3個猶太軍事組織(除上述兩個組織以外,還有猶太武裝力量的主力哈加納)在猶太抵抗運動的框架內協調行動的協議。另一方面,本-古里安又反對對英國採取更加妥協的政治路線的那些猶太復國主義政黨。這種路線的支持者的首領是魏茲曼。第二十二屆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批准了本-古里安的路線。他再次當選為猶太代辦處主席。猶太自衛的問題也歸他管轄。從此以後,他特別注意武裝力量的建設,為鞏固哈加納作出很多努力,指出了把這個組織變成未來猶太國家軍隊的途徑。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本-古里安成為巴勒斯坦猶太民族委員會的領導人。1948年春,他不顧美國旨在延緩建立猶太國所施加的壓力,也不顧民族委員會中許多成員的動搖和猶豫,堅決主張在英國託管結束後立即宣告國家獨立。 1948年5月14 日,他在特拉維夫宣讀了以色列囯獨立宣言,並成為以色列國臨時政府首腦。接著,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本-古里安領導了戰爭中以色列一方的武裝力量。他規定了以色列國防軍的性質和結構。 1948年6月,“阿爾塔萊納”號船為伊爾貢從歐洲運來武器。伊爾貢領導人和以色列政府在這批武器分配上的分歧,導致船隻在特拉維夫海岸被炸沉。同年9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任命的阿以沖突調停人、瑞典紅十字會會長福克‧貝納多特伯爵(1895 -1948)在耶路撒冷被殺。他的死據認為與洛哈梅—黑魯特一以色列(斯特恩邦)有關。由於這兩起事件,本-古里安撤銷了這兩個軍事組織,稍後又解散了帕爾馬赫(突擊隊)司令部,從而保障了以色列武裝力量的統一,並把它們完全置於政府的領導之下。

魏茲曼總統授權工黨領袖本-古里安組閣在以色列首屆議會選舉中,無一黨派獲得絕對多數。工黨獲得相對多數,在120席中佔46席。。在以色列首屆正式政府中,本-古里安任總理兼國防部長。在以色列建國後的頭10 年裡,他在各個領域中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這些措施決定了以色列未來的面貌。例如,通過了回歸法,每個猶太人有權返回祖國,並在到達以色列後立即獲得國籍;通過了全民義務教育法,建立了全民教育體系;耶路撒冷被宣告為以色列的首都;以色列國防軍成為培訓來自各國的猶太青年、使之融為統一民族的有效場所。這些措施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本-古里安的倡議、堅持和個人權威。

1953年10月本-古里安離職,去了內蓋夫一家無黨派的基布茲薩代博克爾生活,以此強調在荒地開闢定居點的意義。 1955年2月,摩西‧夏里特政府任命本-古里安重新擔任國防部長。1955年10月第三屆議會選舉後,本-古里安再度出任總理,同時保留國防部長職務。1956年埃及政府宣布蘇伊士運河國有化。英法出兵干預,以色列配合行動。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軍隊向南開進,在6天時間內,佔領了西奈半島和加沙地帶。 在美蘇的壓力下,本-古里安政府後來被迫把這些領土歸還給埃及。

1959年在預選活動中,本-古里安支持與美國類似的按選區提名候選人的選舉制,而反對以色列現行的比例代表制。實行比例代表制,全國彷彿成為一個選區,有一定人數的選民就可以產生一個代表,因此,以色列出現了眾多的小黨和團體。在選舉中,任何一個政黨都不能獲得絕對多數,必須通過妥協和幕後活動才能建立聯合政府。本-古里安認為,選區代表制則可以避免這類弊病。然而,他的觀點不僅遭到大部分議員的反對,也在工黨內部引起分歧。這是本-古里安和自己的黨產生紛爭的起源。

1960年9月,“拉翁”事件成為以色列全國輿論的中心。在本-古里安離職期間曾任國防部長的拉翁,要求解除自己對以色列特工人員1954年在埃及的慘敗所負的責任。專門委員會研究了有關材料,認為他不應對這件事負責。本-古里安拒絕承認委員會的決定,並在1961年1月辭職,建議工黨在他和拉翁之間兩擇其一。經過激烈的爭論,工黨中央委員會通過決議,罷免了拉翁的猶太工人總工會總書記的職務。經過議會換屆選舉,1961年8 月本-古里安重新領導政府。不過,他和工黨之間繼續發生摩擦。 1963年6月他再次退出政府,建議列維‧艾希科爾作為自己的繼任。1964年本—古里安要求法院審理“拉翁事件”,並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和頭等重要的問題。 1965年1月,工黨拒絕了這個要求,本-古里安在猶太工人總工會和議會選舉中以獨立的“以色列工人黨”(簡稱拉菲)的代表出現。拉菲在猶太工人總工會中獲得12%的選票,在議會中佔據10席。六日戰爭以後,拉菲同工黨和工人聯合黨合併為以色列工黨。本-古里安沒有加入以色列工黨。在1969年10月的選舉中,他是“國家黨”的首領,該黨總共獲得4個席位。次年,本一古里安退出議會,回到1953年離職時曾經生活過的基布茲中,徹底拒絕參加一切政治活動,埋頭從事寫作。

以色列對本一古里安作為政治活動家的評價迄今仍有爭議。他的政治活動帶有強烈的個性色彩,他常常陷入與自己政敵的激烈衝突中。不過,贖罪日戰爭以後不久傳來的本一古里安的死訊,仍然被以色列看作為一個時代的終結。他的回憶錄、書信和文集用希伯來語和其他語言出版。

本-古里安大學

它的全稱是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英文縮寫為BGU,設在以色列內蓋夫中部的斯得‧博寬市和貝爾‧ 沙瓦市。創建於1969年,是以色列一個主要教育和研究中心,對內蓋夫地區的工業和社區的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斯得‧ 博寬曾經是一塊荒漠之地,乾旱和風沙幾乎使這里人煙絕跡。以色列國的創世人之一本-古里安曾經夢想把文明帶入這塊不毛之地,使斯得‧ 博寬引人入勝,成為一塊哲學家的豐碑。遵循他的崇高期望,該校師生們以頑強的意志和艱苦的勞動,在科學、技術、種植、動物飼養、征服風沙和尋找水源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並用這些成就為內蓋夫帶來了蓬勃生機,促進了以色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該大學是造就一代又一代堅強而又有智慧的男女青年的熔爐。在內蓋夫,50%以上的經營管理幹部、工程師、化學家、物理學家和幾乎全部的教師與社會工作者都是該大學的畢業生。本-古里安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包括自然科學、 工程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醫學科學等各種系科,在科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鼓舞的,本-古里安研究所研究自然科學和現代技術,以增強人們定居在這塊土地上的能力。該大學的檔案館是以色列國家檔案館的組成部分,從750000份文獻資料中可以詳盡地顯示出本-古里安生平業績和以色列國建國和發展的歷史。目前, 本-古里安大學有近萬名學生。每個學生除了完成正常課業外,還必須參加課外“社會活動分隊”,以發揚該大學的開拓精神,促進內蓋夫的發展。每個“社會活動分隊”都有自己特定的計劃。該大學以優異的科學研究成果和豐富的學校生活吸引著大批國外學生來這裡學習。它的國外校友會遍及美國、加拿大、日本、南非、瑞士、德國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