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伯來聖經》要求:「你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這些話是我今日吩咐你,要愛主你的上帝)。」(申命記六章 8 節)類似的經文出現在出埃反記十三章9及16節,與申命記十一章18節。
拉比們將這誡命詮釋為,他們必須寫下上帝的誡命(就是《妥拉》中吩咐將經文綁在身上的幾處記載),並將之繫在額頭、手臂及手掌上。
於是拉比們將上帝的誡命寫在稱作klaf的小小羊皮卷上,將它們捲起來,塞在幾個小皮盒裡,一個繫在手上,稱為shel yad,字面的含義是「屬於手的」,另一個繫在頭上,稱為shel rosh,字面的含義是「屬於頭的」。他們用皮帶繫綁皮盒,使它們固定在手臂、手掌及額頭上。
他們稱這些裝有羊皮卷經文的盒子為「經文匣」(tephillin)。
那兩個繫在額頭及手臂與手掌上的經文匣裡各放著四段《妥拉》經文(分別出自埃及記十三章10節、11-16節;申命記六章4中節,十一章13-21節)。這四段經文吩咐將上帝的誡命繫綁在手上和頭上。
繫在手上的那只經文匣中,四段《妥拉》經文被寫在一張羊皮卷上。繫在頭上的那只經文匣則是將四段《妥拉》經文寫於四張不同的羊皮卷上,並將它們置入盒中的四個格子裡。
Shel rosh是用皮環綁在頭上,,shel yad則是安在左手肘(左撇子則須繫在右手肘)上方,用皮環固定住,再以皮帶纏繞前臂七圈。接著,將皮帶蜿蜒纏澆手掌,形成希伯來字母shin的圖案,代表Shaddai一字,亦即《希伯來聖經》中上帝的一個名號。
男人在滿十三歲的成人禮後,於週間晨禱儀式中開始佩戴經文匣《現今有一些自由派的女性也繫戴經文匣)。
在安息日或猶太節期的早晨不用佩戴經文匣,因為經文匣被視為上帝與猶太人之間的「記號」,但安息日.也破稱作上帝與猶太人之間立約的「記號」(出埃及記卅一章17節,和會本聖經譯為「證據」),拉比賢哲們於是決議,在安息日(並類推至猶太節期)並不需要繫戴經文匣這個額外的「記號」。
經文匣被視為上帝與猶太人之間愛的記號與象徵。每天,信徒佩戴經文匣,並在為手掌纏繞皮帶時誦唸:「我必聘你永遠歸我為妻,以仁義、公平、慈愛、憐憫聘你歸我;也以誠實聘你歸我,你就必認識我YHWH …」(何西阿書二章19-20節)藉由這樣,上帝與猶太人之間愛的關係得到彰顯。每天佩戴經文匣讓信徒將自己與上帝及祂的律法繫綁起來,也讓自己得到上帝保護的圍繞。
雖然今天大多只有正統派與一些保守派的猶太人士會在每週問的晨禱佩戴經文匣,但這個教儀將會一直象徵猶太人的身分、猶太人的委身,以及一個與上帝反其誡命所保持之有形而生動的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