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人物 > 辭典

返回

以色列人 (Israelite / Israel,Children of )

1. 簡介:英文聖經中把「(古代的)以色列族人」譯爲Israelite,把「以色列的子孫後代」譯爲Children of Israel。中文聖經則把這兩者都譯成了「以色列人」。實際上,上述稱謂都指的是以色列(原名雅各)的後裔。

2.「以色列人」、「猶大人」與「希伯來人」這三種稱謂的含義:現在「以色列人」和「猶大人」幾乎是同一含義已無區別。但古時卻並不相同。大約4千年前,以色列人的宗祖亞伯拉罕(原名亞伯蘭),由伯拉大河東岸(即現今的美索不達米亞)遷入迦南(今巴勒斯坦),被稱爲「由對岸渡河而來」的人。「由對岸渡河而來」用古時當地的話說便是「希伯來」。所以亞伯拉罕被稱爲「希伯來人」(創14∶13)。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一直保持了本家族的血統,且他的後代都使用希伯來語言,因此「希伯來人」逐漸意指雅各的後裔種族。雅各後來改名叫以色列(創32∶28),所以他的後裔也叫「以色列人」。他們建國後不久,分裂成南北兩國。北國仍叫以色列國。南國由以色列族中的猶大支派爲主,所以稱爲猶大國。但僅有二、三百年,南北兩國即相繼淪亡,人民也分別被擄到亞述與巴比倫等處。他們亡國前後,曾分別被稱爲「以色列人」和「猶大人」。但不久,這兩種稱謂的含義即有了變化。舊約最後一部經卷瑪拉基書中,還在使用「猶大人」這一稱謂(瑪2∶11)。而新約的第一卷馬太福音便稱他們爲「猶太人」了(太2∶2)。猶大人本是以色列人的一個支派,他們亡國多年之後,人們論到「以色列人」時,亦即代表了「猶太人」,而新約聖經中所提到的「猶太人」,也都意指全體「以色列人」了。

3. 聖經記載:

聖經舊約的中文譯本裏,被譯爲「以色列人」的經句約有150處。新約中曾有二三十處提到了「以色列人」。今僅舉新約中有關以色列人的幾處記載:

1) 當耶穌召腓力和拿但業爲門徒時,耶穌看見拿但業就指著他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裏是沒有詭詐的」(約1∶47)。說明一個真以色列人(即一個真正屬乎神的人)乃是清心的人(詩73∶1),也是神所恩待而必得見神的人(太5∶8)。

2) 使徒保羅因爲以色列人不信耶穌而憂愁,他向神所求的是以色列人得救(羅10∶1)。他說:「從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爲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就都作他的兒女。……這就是說,肉身所生的兒女,不是神的女兒。惟獨那應許的兒女,才算是後裔」(羅9∶6—8)。保羅並且說,一個人「若口裏認耶穌爲主,心裏信神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因爲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保羅認爲這樣的人才是真的屬神的兒女,才是真正的蒙神揀選救贖的以色列人(羅10∶9—13)。

3) 使徒保羅擔心一些信徒受假使徒的迷惑,就提醒信徒們,並指責那些假使徒說:「他們是希伯來人麼?我也是。他們是以色列人麼?我也是」(林後11∶22)。但是保羅還說過:「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詭詐,裝作基督使徒的模樣。這也不足爲怪,因爲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所以它的差役,若裝作仁義的差役,也不算希奇。他們的結局,必然照著他們的行爲」(林後11∶13—15)。保羅用這些話來勸勉信徒們要向神有純一清潔的心,防備那些自稱爲以色列人的假使徒,惟怕信徒們受他們的迷惑,就像當初蛇用詭詐誘惑夏娃一樣(林後11∶3;參看創3∶1—6)。

照一般的情況,會員看見的會比訪客能看見的更加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