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地理辭典

返回

巴比倫城 (Babylon)

位於幼發拉底河邊的城市(現今伊拉克的巴格達以南80公里),是巴比倫及其王國的政治及宗教中心,古巴比倫文明亦建基於此。地名原意是「神的門」。在耶25:26和51:41的「示沙克」(Sheshach)一般認為是巴比倫的暗碼式翻譯(每字母均由希伯來字母倒數同位之字母替代)。

聖經內最為早有關此城的記載,一般認同就是寧錄(古實的兒子:Nimrod)所創立的重鎮之一「巴別」城(Babylon;創10:10;中文聖經譯本都譯成「巴別」),即是巴比倫城。猶大王希西家病重之時,巴比倫王比羅達巴拉但(Merodach-Baladan)差派使者送上信和禮物向他問安(王下20:12-18)。值得留意的是,先知以賽亞描述巴比倫城的下場(賽13章),跟亞述王撒珥根二世(Sargon II)記述對該城之劫掠,措辭非常接近。為了除去叛軍的主腦,城中一些領袖被放逐到撒瑪利亞,他們把巴比倫本土的神像崇拜也帶了過去(王下17:24-30)。

亞述王西拿基立立他的兒子為巴比倫城的王,但後者在主前694年被親巴比倫的以攔人所殺。於是西拿基立於主前689年洗劫巴比倫城,把神像剷除,務求止息巴比倫民的叛逆。後來,亞述王以撒哈頓試圖重建巴比倫城,又曾經把當時作猶大王的瑪拿西押解此城(代下33:11),並將巴比倫納為附庸市。

亞述帝國衰落,歷年來巴比倫的統治者重建巴比倫城,而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更以重建此大城為榮(但四30)。在約雅敬作猶大王期間,巴比倫軍隊毀滅猶大大獲全勝後,把擄獲的猶太人,以及只作王3個月的約雅斤都從耶路撒冷帶到巴比倫城(王下24:1-2, 8-16)。先知以西結所說的比喻和兆,也曾影射約雅敬服侍巴比倫王和他背棄了巴比倫王的盟約(結17:12-21),以及眾猶太人被擄的事(結12:13)。後來,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耶路撒冷,並把被弄瞎了眼的西底家王一起帶回巴比倫城。當中被奪來的掠物(王下25:7-13),均存放於城裏的大廟中。

先知但以理就在巴比倫城侍候最後一位迦勒底王,就是與拿波尼渡(Nabonidus)一同攝政的伯沙撒(Belshazzar)。古列於主後539年10月161攻陷巴比倫城,伯沙撒被殺(但5:30);而拿波尼渡被擄到卡曼尼亞(Carmania)。

正如先知以賽亞(賽14:1-23, 21:1-10, 46:1-2, 47:1-5)和耶利米(耶50-51章)所預言,巴比倫終必有敗亡之日而僅餘廢墟。直到波斯王大利烏一世期間,塞魯士王建聖殿的御旨被發現出來(拉5:16起),導致在巴比倫城中另一批的猶太人響應以斯拉的號召回國(拉7:27-28, 8:1)。詩篇內曾提及「巴比倫城」的有詩87:4和被後世稱為「以色列人被擄之哀歌」的詩137篇。

關鍵詞: 古巴比倫 / 巴別 / 亞述王西拿基立 / 尼布甲尼撒二世 / 西底家王 / 但以理 / 古列

照一般的情況,會員看見的會比訪客能看見的更加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