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迦南中部沿岸平原上,位於約帕東南約15公里的城鎮。古代沿地中海岸有一條南北交通大道,可以延伸通到埃及與巴比倫;又有一條從海濱到約但河的東西交通大道,可以連接約帕和耶路撒冷。羅德距離這兩條大道的交點很近,成為古時商隊必經之地,後來更發展海陸交通的系統。「羅德」地名原意是「裂縫」。
按舊約聖經,便雅憫的後裔以利巴力的兒子沙麥建造了羅德和阿挪(Ono)二城,以及屬於這二城的村莊(代上8:12)。
在波斯王古列年間,以色列人被擄回歸耶路撒冷和猶大各地,其中的有羅得人(拉2:33;尼7:37);日後便雅憫支派的某些後裔就住在羅德、阿挪和匠人谷等地方(尼11:31-35)。
有不少學者認為新約時期的呂大(Lydda;參徒9:32-35)就是羅德。
照一般的情況,會員看見的會比訪客能看見的更加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