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是馬其頓東北的一個小村落(古名「葛勒尼第」,「泉水」之意),地當亞得里亞海與愛琴海之軍事要道上。西元前357年左右,亞歷山大的父親腓立二世征服這裡後在此駐防,大興土木,修建各種設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腓立比」(意思是「腓立的城市」),該城才逐漸重要。二百年後,羅馬帝國吞併馬其頓,分其地為四個區域,腓立比是其中一區的重要城市。西元前42年,安東尼和屋大維與布魯提斯和迦西烏斯在此決戰。數年後,屋大維收腓立比為羅馬屬土,居民享有羅馬公民權。保羅在第二次宣教行程時,因看見馬其頓人的異象而到達腓立比。該城婦女呂底亞首先全家受洗,歐洲的第一個教會在此建立。《新約》的《腓立比書》就是寫給這裡的教會的。保羅和西拉在此被無理囚禁,他們禱告唱詩,讚美神,突然大地震動,獄門打開,鐐銬鬆開。保羅第三次外出傳道也來到這裡。(徒16:6-40;20:6;腓 1:1;帖前2:2)遺址是今腓立泊則。
照一般的情況,會員看見的會比訪客能看見的更加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