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難題 > 舊約難題 > 索引

爲何列王記下沒有提及瑪拿西悔改?

根據歷代志下33:13-16,瑪拿西從巴比倫獲釋回國,此後便悔改歸向神(參11 節)。在極度絕望中,瑪拿西投向神的恩典,而這位神正是他統治猶大時所憎恨、 所侮辱的那一位。瑪拿西悔改,神便應允他的呼求,使他獲釋回國。第十五及十 六節指出,瑪拿西除掉他以前立在聖殿裏的偶像,並將耶路撒冷的異教祭壇全數 拆毀,丟棄在城牆外面。此後,他依照摩西的律例恢復了聖殿中的敬拜,終其一 生,都與耶和華有美好的相交。

但為甚麼這位惡王最終悔改的事迹,列王記下第21 章竟沒有提及?這章開首的 9 節經文,詳盡記載了瑪拿西的惡行,破壞以色列人與神所立的約,他這罪惡的 行徑的影響,使國民的靈性一瀉千里。到了10-15 節,作者指出,因爲瑪拿西的 滔天罪行,神便向他及猶大國發出審判,耶路撒冷及整個國家都被敵人蹂躪。本 章結束時(16-18 節),概括描述了在瑪拿西統治之下,使耶路撒冷陷於罪裏,又 流許多無辜人的血,但作者沒有指出瑪拿西逝世之前是否有悔改。

列王記上21 章沒有提及這個統治期長的惡王最後悔改了,著實令人有點訝異, 因爲瑪拿西悔改是一項重要的發展。然而,我們也可以找到解釋理由,就是列王 紀作者所重視的,與歷代志有些歧異。列王紀作者所關注的,並非某領導者個人 與神的關係,他認為一個國家的領導者就代表了這個國家,他要帶領國家遵守神 盟約中的責任。在瑪拿西統治期間,猶大國民的道德及靈性水平大降,雖然他自 己終於悔改歸向神,但也太遲了,影響所及的結果也太微弱。縱使他悔改,但對 猶大國的影響可說是微不足道。其子亞捫繼位作猶大王後,國民又回復拜偶像, 道德依舊腐敗,國家的情況就像瑪拿西未從被擄之地獲得釋放時一樣。神的咒詛 並未從耶路撒冷挪走,主前587 年這城被摧毀了。

歷代志編者所注重的,是每個領導人自己與神的關係。因此,在列王記15:9-24, 只是大略描述亞撒的政績,作者將注意力集中在亞撒所犯的一個大錯上,就是他 送金銀財物給大馬色王便哈達,要求他自北侵略以色列國,迫使巴沙王放棄在南 面邊界修築拉瑪的計劃。亞撒的計劃似乎成功了,巴沙所築的防禦工事後來被亞 撒的軍兵破壞了,但亞撒賄賂便哈達,卻引致一連串災難。但歷代志一段平行經 文卻有不同的重點,代下16:7-9 記載先知哈拿尼指摘亞撒,控訴他倚靠亞蘭王 而不祈求神幫助。哈拿尼提醒亞撒,神曾奇妙地救他脫離埃及和古實強大陣容的 軍兵,因此,只要亞撒完全仰賴神的恩慈,神必施行拯救。(這件事蹟詳見於代 下14:9-15,但列王紀卻只字不題。)

再將時間推前一點,我們再發現可顯出歷代志與列王記不同重點的記載。歷代志 下13:2-20 詳述羅波安之子亞比雅如何戰勝耶羅波安第一。列王記對這事只字不 題,因為這兩個王帝之間的爭戰,對分裂王國的動蕩政局無長遠影響。但對歷代 志編者來說,亞比雅得勝一事卻有極大含意;因爲這事可顯出,神必拯救那些面 對難題,周圍環境又對他不利的人,只要他信靠神,像亞比雅一樣就可以了。根 據上述例證,我們可以識別出兩位歷史家選擇材料的不同重點。列王記上的作者 根據某王帝是否忠於神的盟約,而將注意力集中在這王帝統治期間在王國一般的 影響。歷代志編者卻對某些可以彰顯偉大信心的特別時刻感興趣,縱使這段事迹 對整個國家沒有長遠的影響。所以,列王紀沒有記載某些在歷代志裡提及的事 迹,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說歷代志資料的準確性應受質疑。與這情況相似的是,新 約符類福音其中一卷所沒有記載的事情,卻可見於另一卷福音書,我們亦不能說 這些資料不真確。

本文選自 艾基新著,《聖經難題彙編》(香港:角聲,1987)
這是好書,特此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