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經難題 > 新約難題 > 索引
經文:太2:15(全段2:13〜15)
住在那裡,直到希律死了。這是要應驗主藉著先知所說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召出來。
天使忙碌地為人服役,這次警吿約瑟要逃到離猶太地邊界75里外的埃及,直至安全的時刻,因為希律的「劊子手」不久要來除滅大衛王室之後代,約瑟遵照吩咐行了。埃及早 在第六世紀時就已成為猶太人的避難所(參王上11:40;耶26:21〜23,43:7,44:1;徒2:10)。據古史家斐羅卿(Philo, 40A.D.)的記載,在新約時代,埃及北部近巴勒斯坦地約 有一百萬猶太人集居。
在此馬太認為約瑟一家避難埃及,應驗舊約的預言,但細心觀察,馬太引用何西阿書那段經文,與當時的歷史背景不同,學者對此有四種解釋:
⑴ 預表法──何11:1所記的乃是歷史,歷史可預表將來要發生的事。何11:1以色列人之歷史,正如耶穌下埃及與從埃及回來,因耶穌是以色列的後表。
⑵ 全意法──何11:1所論雖與這次之歷史脱節,但何西阿在記錄預言時,可能不一定完全領悟神更完全的心意,至後來神的僕人才將那全部的意義啟示出來(sensus plenior) (主張此法代表人:W.L. LaSor、J.I. Parker、S.L. Johnson、E.E. Johnson、B.K. Waltke)。
⑶ 觀念法──何11:1帶出一個觀念,正與耶穌的處境相同,馬太只是借用這觀念來説明現在的情況,可謂「以古喻今法」。但這解釋似忽略了「應驗」此字的用途。
⑷ 類表法──何11:1記的只是以色列人下埃及與出埃及的一段歷史,而耶穌的情形與古時的以色列一樣,故處境類同,而兩者皆稱為「神的兒子」,馬太遂呼之為應驗。因 「應驗(pleroo)這字意義甚廣,可指「直接應驗」(如太1:22-23),亦可指「應用應驗」(applicational fulfillment),如雅2:23。M.C. Tenney稱此用途為「預言的平行論」(相對論)(prophecy by parallelism),T.L. Howard稱之為「類同相對論」(analogical correspondence) ,故馬太視此事只是歷史的「相似」(correspondence)應驗。
馬有藻著,《分解真理的道》(台北:華人基督徒培訓供應中心,2005)
這是好書,特此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