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經難題 > 新約難題 > 索引
經文:提後2:12(全段2:11〜13)
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他,他也必不認我們。
「可信的話」是保羅在教牧書信中甚喜用的片語(提前1:15,3:1,4:9;提後2:11;多3:8)。早期教會將一些精闢的真理編織在一起,旨在教導信徒有關主的言行,其淵源可溯自主耶穌的一些重要真理(參太9:13 ;路19:10)。在提後2:11〜13,保羅運用四對話(以四個「若」字配敘事態〔indicativemood),表示事情是真實的,最後一個「若」字中譯「縱然」),表示出一些重要真理。 首二對是正面的,後二對是消極式的。第一對是生死的對比;第二對是受苦(忍耐)與得榮(作王)的對比;第三對是認與不認的對比;第四對是失信與可信的對比。其中第三對關於認與不認的問題,引起是否信徒會失去永生之爭議。
保羅認為,信徒若不承認主耶穌是救主,祂也不能承認信徒是真信的(參太10:33),因為若有「信徒」不承認主,那就表示他原來的「信」是虛假的(如提前4:1;來10:38〜39;太7:21),因此主也不會承認他(提後2:12)。但假若他是個失信的人(不是假信,只是失信(喻生活失敗)),在生活上對主有不忠之處(如提後1:15),主不會因此背乎祂的應許(這應許包括救恩),神的信實不會因信徒的失信而取消,祂必定愛他到底,絕不背乎自己(參腓1:6)。
馬有藻著,《分解真理的道》(台北:華人基督徒培訓供應中心,2005)
這是好書,特此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