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難題 > 舊約難題 > 索引

撒母耳記上多次記載神揀選的僕人大衛及先知撒母耳有說謊及欺詐的行爲(撒上 16 、20 、21 、27 )。設若說謊和欺詐是作爲手段,以達成用意良善的目的;那 麽,神會寬恕這些罪行嗎?

回答這條惹人猜疑的問題時,我們必須留意下列因素。
1. 縱使聖經記載人類不誠實,但並不代表神同意人這樣做或寬恕他的罪過。 這原則亦可應用於宗教領袖所犯的其他罪行之中。
2. 有責任陳明真相,卻不等於必須將有關事情的始末和盤托出。特別是當這 些消息泄露後會危害某人的生命;又或是透露詳情會破壞了別人對自己保 守秘密的信任,或揭露了別人的私隱。
3. 聖經記載了欺騙或巧立名目的事件,並非暗示了採取這種手段的人,表現 出最高度的信念,亦不暗示這人在道德上的表現是後世信徒學效的榜樣。 牢記上述因素,我們便可站在有利的地位來審核問題所引述的幾段經文。

撒母耳記上16:2 記載,當撒母耳執行神指派的任務,往伯利恒膏立新王時,他 非常憂悶。「撒母耳說,我怎能去呢,掃羅若聽見,必要殺我。耶和華說,你可 以帶一隻牛犢去,就說,我來是要向耶和華獻祭。」第五節接著記載撒母耳對耶 西及其家人的說話:「我是給耶和華獻祭,」這當然是實情。撒耳依照神的命令, 攜一隻牛犢,在伯利恒的祭壇上獻祭。當然,撒母耳的腦海中另有目的。在整件 事情中,撒母耳是依照神的命令而行。很明顯,神允准撒母耳向掃羅隱瞞一部份 實情,因爲假如掃羅預先知道真相,必會訴諸武力而引發流血事件。假如撒母耳 將自己的意圖和盤托出(即不只是在伯利恒獻祭),那麽,掃羅不單會殺掉撒母 耳,還會殲滅大衛和他全家。在這情況下,若撒母耳陳明真相或顯示出他的真正 意圖,就是全然錯誤的做法,且對各人都有害。採取欺騙手段或迫不得已而隱瞞 一部份實情,兩者間有顯著分別在撒母耳這次情況裏,陳明真相將會帶來極嚴重 傷害,更會引致不能實行神的旨意——膏立大衛作以色列的王。換言之,撒母耳 只說出部份真相,而不陳明實情,完全是在神的旨意內。

撒母耳記上20 章記載約拿單正處理一件棘手的事情,他希望保存密友大衛的生 命。在那時候,他知道:
1. 神已揀選大衛接續掃羅作以色列的王;
2. 自己的父親掃羅卻似乎想殺掉大衛,從而阻止神的目的實現,因爲大衛對 掃羅家的統治地位起了嚴重威脅。

約拿單要盡孝於父親,但亦要盡忠於神自己和他揀選的僕人大衛,兩者之間顯然 有衝突。而且,約拿單深愛大衛,遠超過對被血氣驅使而自私的父親的敬愛。在 這些特殊的情況裏,約拿單別無選擇,唯一可行的就是他自己所作的決定了。即 是說,約拿單贊同大衛的提議,試驗掃羅的真正動機(但是,掃羅的真正動機實 難以捉摸,因爲他的心態不平衡,其意圖亦屢次轉變;參撒上19:6 )。有鑒於此, 約拿單和大衛若要找出掃羅的真正目的,唯一辦法是在某一情況下迫使掃羅作出 反應。於是,約拿單與大衛合謀,讓大衛不出席在王宮裏舉行的新月筵席(以前 大衛曾參與這類筵席,因爲他是王的女婿,屬於王家的一員)。要引起掃羅表態, 就必須爲大衛不在場而設想一些使人猜疑的藉口。於是,約拿單便告訴掃羅,說 大衛應兄長吩咐返回伯利恒,參加耶西舉行的慶祝新月的筵席。

今次事件,與前一次撒母耳的情況不相同(參撒上 16:2 )。雖然以利押(大衛的 兄長)邀請大衛回伯利恒參加筵席是極合理,但以利押似乎沒有這樣做。當我們 接著讀下一段經文時,知道大衛得悉掃羅欲殺他時,便沒有返回伯利恒。另一方 面,假如大衛透過約拿單知道掃羅沒有那麽敵視他,便極可能回王宮去,而亦不 會返伯利恒了。由此可見,向掃羅解釋說大衛返伯利恒,只不過是大衛意圖瞞騙 他罷了。至於約拿單依照大衛所說的理由,向掃羅解釋爲何大衛不參與筵席,他 根本知道這只不過是在欺騙掃羅。然而,我們不可因此責備約拿單。假如他將自 己與大衛的對話,與及有關此事的詳情向掃羅全盤托出,約拿單便陷於另一個不 義的情況中——出賣信任他的朋友,而這人亦是耶和華揀選作以色列王。假如約 拿單泄露秘密,他就要爲大衛的性命負責。正如聖經記載,約拿單在掃羅狂怒之 時爲大衛辯護,便差點兒因此喪掉生命,掃羅企圖用槍把約拿單釘在牆上,於是 約拿單急忙逃走(撒上 20:33)。

撒母耳記上21 章記載大衛黯然逃至挪伯。那時大祭司亞希米勒在神的會幕裏供 職。大衛逃到挪伯的祭司那裏,爲這個團體帶來了極大災害,使他們承受了掃羅 的烈怒。雖然大衛只是在挪伯停留極短的時間,但已使挪伯的祭司喪命,他們全 部被掃羅派來的人(由以東人多益率領)殺掉(參 22:18-19 ),在這事件上,大 衛應被責承。然而,若以公平一點的態度對待大衛,也可以爲他解釋,指出他未 能預見掃羅兇殘至殺盡挪伯的祭司。但這件慘案發生後,而亞比亞他亦把這事情 通知了大衛,這時候,大衛必須承認自己的罪過,他向亞希米勒隱瞞事實,不剖 白被掃羅追殺的實情。因此,大衛並未給予挪伯大祭司有選擇的機會決定是否願 意爲大衛付上生命。

在全部過程裡,大衛所犯的最大過錯,就是他自己後來所承認的——「大衛對亞 比亞他說,那日我見以東人多益在那裏,就知道他必告訴掃羅,你父的全家喪命, 都是因我的緣故。」撒上 22:22)不過,若我們察看神在整件事情裡的作爲,就 知道神並未顯明是否赦免大衛欺騙亞希米勒的罪。唯一可以使大衛的罪顯得沒有 那麽嚴重的,就是他事先絕未想到,自己逃往挪伯會爲那地的人帶來殘酷的災 殃。然而,若我們綜覽整件事情,就看出大衛逃避掃羅追殺時,可以有多個逃亡 的方向。假如大衛果真是尋求神的引導,他可以躲藏在隱基低,又或藏於他後來 停留過的地方。但他向挪伯的祭司撒謊,還取回昔日殺歌利亞的刀,這肯定有違 神的旨意。

令人感興趣的是,耶穌也有引用大衛在挪伯的事件作爲例子:雖然只是祭司才可 吃陳設餅,但那時候,大衛和隨行的人都餓了,便吃了陳設餅(參太12:3-4 )。 主耶穌引述大衛的做法,似乎是想藉此暗示,在特別的情況下,大衛吃了陳設餅 也是無罪的,因爲保存人的生命比謹守律例條文來得重要。雖然如此,當大衛驚 惶失措地逃往迦特王亞吉處,而不靜候神的帶領之時,大衛必然受了很多羞辱。 大衛逃往亞吉處,在那些不敬神的非利士人當中逃難。事實上,他著實使自己陷 於極大的危難中!於是,當大衛處身于亞吉的王宮裏時,只得裝瘋才可令自己脫 離險境。結果非利土人不屑地趕逐大衛離開他們的境界,就像驅逐野獸一樣(參 撒上 21:13-15 )。

從撒母耳記上27:8-12得知,大衛處心積慮地準備長期欺騙亞吉王。大衛被允准 於洗革拉設立總部(作爲迦特王亞吉的附庸或聯邦),他洗劫南地各部落的人, 以維持自己及六百個跟隨者的生計,遭他們劫掠的有基述人、基色人和亞瑪力 人。每一個遭動掠的部落,其中的居民都被大衛等人殺盡。大衛之所以採取如此 兇殘的手段,是恐怕有生還者告訴迦特的非利士人,通知他們大衛沒有攻打耶拉 篾人和基尼人,因大衛撒謊,說自己也劫掠了這兩族人(參 11 、12 節)。大衛企 圖永遠將亞吉蒙在鼓裏,使他相信大衛搶劫同胞的村莊,帶走牲畜,已成爲同胞 的敵人。

述畢大衛早期令人黯然神傷的插曲,我們必須謹記,在大衛偶然犯了欺騙罪或重 重地擊打奉異教的仇敵時(例如撒下 12:31 的亞捫人),神並未保護或特別施恩 予大衛。與此相反,神讓大衛經歷長時期的艱苦鍛鏈,使他受苦,落入前路茫茫 或危險境地之中。因爲神認 爲大衛是他手中合適的器皿,可以拯救以色列脫離異 教仇敵的轄制,並建立一個強大而穩定的政權,以成就他曾向亞伯拉罕所作的應 許(創十 15:18-21 )。神揀選大衛作以色列的領袖,並非因他有什麽善行或功績, 而是因大衛有堅強的信心。縱然大衛一度對神失卻信心,對於神的引導漠不關 心。但大衛仍然發自至誠將自己的心奉給神,以榮耀神的名及成就神的旨意爲他 的首要目標。

本文選自 艾基新著,《聖經難題彙編》(香港:角聲,1987)
這是好書,特此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