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難題 > 舊約難題 > 索引

約拿書所記載的,是否歷史事實?

約拿書所記資料的真確性,以及其歷史價值,常受人質疑。問題的所在,主要是 從迦特希弗而來的先知那段不尋常的經歷。約拿被拋在怒海中,竟從一條友善的 鯨魚(「大魚」)而獲救。他留在鯨魚胃裡三日之久,然後被吐出來,到了陸地。 這事情的可能性實在太低了。還有另一點使人難以接受;事奉外邦神的尼尼微大 城居民,他們聽聞約拿——這位素未謀面的外國人,操特別的口音向他們傳警告 的資訊,對尼尼微居民說:他們不認識的神將施行審判,要毀滅尼尼微城。他們 竟然會驚懼痛哭、禁食祈禱,為避免這些毀滅性的災難。尼尼微居民的這種表現, 確使人大惑不解。基於上述問題,我們能否提出一種論調;約拿書是一個短篇歷 史故事,並帶有寓言的目的,爲要提醒主前五世紀的巴勒斯坦猶太人,不要滿腦 子民族自尊、國族主義,卻應負起向異邦傳神資訊的責任。

上述理論,目前非常流行;然而裏面有幾項嚴重的弱點。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根據馬太福音12:40,神的兒子耶穌也相信約拿書所記的乃歷史事實。這節經文 記載:「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裏頭。」這節 經文顯示了耶穌的立場,亦使問題的答案明朗化了。耶穌肯定約拿在大魚腹中經 過了三天,並將這經歷視為預表,帶出他在星期五被釘死、埋葬,以及在星期天 早上復活。耶穌即將經歷這一連串的事情,乃歷史事實;另一方面,這連串歷史 事實乃約拿那段經歷的原像。若原像乃史實,則預表也必須是史實;出於虛構杜 撰的記載,不能預表將來的史實。小說相對於小說,而只有史實才能預表史實。 舊約有關基督的預表,都是歷史上的人物(將要被獻於摩利亞山的以撒、亦君王 亦祭司的麥基洗德、摩西、大衛及所羅門)。另一方面,哥林多前書10 章,保羅 亦引出埃及時所發生的事為鑒戒,以提醒當日的信徒。

至於尼尼微居民悔改方面。他們聽約拿的資訊後立刻悔改,表面上看來的確不大 可能,但耶穌的說話指證了這段事迹:「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 世代的罪,因爲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約 拿更大。」(太12:41)假如當日的尼尼微居民沒有悔改(理性主義的高等批判學 者;就是抱著這樣的論調),那麼,責難耶穌當時的猶太人存著不信的心,就太 不公平了。耶穌指出,尼尼微居民昔日悔改,正好成爲猶太居民的榜樣。但假如 尼尼微居民並不是真有悔改,而約拿書亦只不過是傳說,那麼,尼尼微居民的表 現,又怎能令耶穌當日的猶太人羞愧呢?無論如何,耶穌相信約拿所記的,盡都 屬實。於是,真正跟隨他的人也應抱同樣信念!

本文選自 艾基新著,《聖經難題彙編》(香港:角聲,1987)
這是好書,特此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