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背景

> 王國分裂與衰落

亞述全面擊敗以色列與亞蘭的聯軍

約在主前855年,亞蘭王便哈達二世(Benhadad II)及其聯盟終能圍攻撒瑪利亞(王上第廿章),但卻被擊退,損失慘重。第二年,敘利亞人向位於加利利湖(Sea of Galilee)以東的亞弗(Aphek)再次進攻,結果是便哈達二世潰敗,傷亡慘重,若不是亞蘭國和以色列國三年沒有爭戰(王上22:1),其勢力可能完全崩潰。

在亞述拿西帕二世(Ashurnasirpal II)的治下(主前883-859年),亞述的軍事力量已達至新的高峯。亞述人作戰時的殘暴情況可從當時的一塊碑文上看見:

「我在城門的對面立了柱子,並將背叛首領的皮剝下來,鋪在柱像的外壁和內壁,有些則釘在柱像的鐵砧上,其他則貼在柱像周圍的火刑柱上……」(參 J. Finegan, Light From the Ancient Past, 1949年,頁170)。

亞述拿西帕二世的兒子及繼承人是撒縵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主前858-824年),他將亞述的勢力伸展至敘利亞與巴勒斯坦,而以色列王亞哈與便哈達二世便在這危機中,聯合起來對付這共同的敵人。

約主前853年,雙方在亞蘭奧龍特斯河(Orontes River)的夸夸(Karkar或Qarqar)爆發全面戰爭,以色列及亞蘭的兵團及其戰車被亞述人全面擊潰。如以往,撒縵以色三世在他的庫爾科(Kurkh)碑文(Monolith Inscription)上誇張記載這次偉大的勝利,和他治下的其他要事。紀年表上記載率領敵軍的是哈大底謝(Hadadezer,即「便哈達二世」)和以色列王亞哈,這個事實正好提出了《聖經》以外的證據,證明亞哈是屬於主前九世紀的人物。

亞述人這次擊敗他們,結束了亞蘭國和以色列國三年和平期,亞蘭與以色列的敵意突然爆發。兩國再度交惡,亞哈意圖從亞蘭人手中,奪回基列的拉末(Ramoth-gilead),卻在戰場上陣亡。猶大王約沙法(Jehoshaphat;約主前872-848年)是約蘭(Jehoram;即是亞他利雅的丈夫)的父親,在這次戰役中協助亞哈,卻是毫無作用的(王上第廿二章)。

當以色列王亞哈謝(Ahaziah;約主前853-852年)繼承了亞哈的王位,隨即遭藩屬國摩押王(king of Moab)米沙(Mesha)背叛,藉詞沒有獻上大衛時規定的足夠貢品而被迫討伐他。但以色列王亞哈謝出征前,卻遇上意外,而先知以利亞亦曾預言其死亡(王下1:2及下),結果,他約在一年後去世。因為他沒有嗣子,於是他的兄弟約蘭(Jehoram;亞哈和耶洗別的兒子;參 王下1:17)就約在主前852年,成為以色列人的領袖,前後統治了該國十二年(主前852-8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