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背景

> 歸回與重建

以斯拉記所記載的文獻跟歷史記載沒有衝突的論點

由於文士以斯拉是受波斯王差派去完成一個短暫的任務,相信他宣讀律法之後,曾經返回波斯覆命。直到修築城牆的工作完成,他又再被委派擔當類似的任務。先知尼希米在尼12:36起的經節記載在奉獻城牆的時刻,他自己帶領了一隊人環繞城牆而行,而另一隊人則由文士以斯拉帶領。

《以斯拉記》第一至六章的記載包括諭令(拉1:2-4, 6:3-12)、家譜和名單(拉2:1-70),以及書信(拉4: 7-22, 5:6-17)。有兩段是用亞蘭文(Aramaic)保存下來的(拉4:8-6:18, 7:12-26)。亞蘭文是當日外交上採用的文字,在記錄巴勒斯坦與波斯之間文書與諭令往來的段落,用亞蘭文寫是適合的。

曾經有學者對《以斯拉記》的可信性存疑,但是此卷書的文獻記載,跟俗世的歷史記載沒有衝突。

首先,拉第一章的波斯王古列二世的詔書曾承認耶和華,這跟當代的紀錄是相協調的。這些紀錄,提到古列二世對巴比倫神明予以讚許。這是一道公開的詔書,是用吸引猶太人興趣的措辭寫成。至於拉6:3-5那道正式的詔書存於紀錄中,並列出聖殿最大的尺寸,是王已經準備好要捐助的。

第二,有學者指出從該2:18(大利烏一世第二年9月24日)得知,聖殿的根基是在主前520年所立的,但拉3:10卻顯示立殿根基的年份是主前536年。實際上,在介乎這兩個年份之間,甚少工程進行,以致猶大百姓恢復建殿時,有可能會以一個新的立基儀式作為開始。不少古代近東的紀錄顯示,重要的建築物通常有不止一塊正式的基石的。

最後,文士以斯拉來到耶路撒冷的日期,是跟《尼希米記》有密切的連繫。討論和分析的詳情,請參「文士以斯拉來耶路撒冷之年份的爭議論點」項目。總言之,那些《以斯拉記》裡的文獻彼此並沒有互相矛盾的地方,也跟歷史記載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