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斯王亞達薛西一世在位期間(約主前465-425年),一位猶太裔的酒政名叫尼希米(Nehemiah;尼1:11),他聽聞那些回歸的猶太人遇到許多困難(大概是由於拉4:7-23的事件所致),心裡就不安。除了官職,他更是神揀選的先知,亞達薛西一世允許他的請求,就是回耶路撒冷去重建那城。
當代的波斯君王一向寬容其他宗教,亞達薛西一世於主前445年不單立尼希米為猶大省省長(尼2:1, 5:14),更提供一切需用文件來證明其身分及權威。這樣,文士以斯拉可以更熱心繼續工作,而不須步步為營了。
先知兼省長的尼希米知道若要重建城牆這事成功,就一定要得到全民的支持。所以,他召集了民眾的領袖們,燃點起他們建牆的心志,作為重建整個耶路撒冷城的經濟局面之第一步。雖然大祭司以利亞實(Eliashib)及某些人曾阻撓文士以斯拉的改革,但他們仍甘願順從尼希米這個平民出身的傑出領袖。
當地基清理妥當,預算築牆的工程也籌劃好的時候,先知尼希米將群眾分成小組,然後依照計劃工作,使整件工程順利進行,不受攔阻。巧手的技工施展所長,其他的人則盡力協助石匠及建築匠。先知尼希米又特意安排在城牆附近的地主,就在他們擁有之地附近建牆,因為他們按理會較關心自己的地方而更有責任感和熱誠。
另外,先知尼希米也致力於管制食品收益,調定物業按揭利率,因而更受人民的擁護(尼5:1及下)。在他自己負責的那部分工程上,他不會因曾出力而接受任何酬勞(尼5:14)。這樣,先知尼希米立了一個好榜樣,而大大提高民眾的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