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背景

> 亡國與被擄

先知耶利米為保猶大國的存留說服及預言本國將附屬於巴比倫帝國

埃及法老尼哥二世宣布獨立,並進軍巴勒斯坦(Palestine)沿岸的平原。英文聖經譯本R.S.V. 在王下23:29正確地解釋尼哥的動機,是去「幫助」亞述王,而不是在英文譯本K.J.V. 和R.V. 中指他此去是「對抗」亞述王。賈得(Gadd)在1923年出版的《巴比倫年代誌》(Babylonian Chronicle),清楚地指出尼哥是出兵幫助暫時佔據哈蘭的亞述軍隊。

然而,猶大王約西亞並不希望尼哥二世去幫助與猶大有宿怨的敵人,於是約西亞企圖在米吉多阻止尼哥二世,卻在主前609年被刺身死。猶大人擁立其子約哈斯二世(Jehoahaz II;下文簡稱為「約哈斯」)為王,但三個月後,尼哥二世卻囚禁了約哈斯,另立約雅敬(Jehoiakim;約主前609-598年;因尼哥二世給他改名「約雅敬」,本名是「以利亞敬」,約哈斯之兄〔王下23:34;代下36:4〕)為王。約雅敬仍需要向尼哥繳納銀子和金子,加重了猶大國國民的經濟負擔(王下23:35)。

在這事情發生之時,先知耶利米在猶大國政治圈子中的影響力亦越覺明顯。先知耶利米約生於主前640年,猶大先王瑪拿西剛死了不久,出身在亞拿突(Anathoth)的一個祭司家庭。他深受猶大王約西亞的宗教改革和先知何西阿的教訓所影響。在亞述巴尼拔去世時,他開始肩負起先知的使命,自始即痛斥聖殿與異教禮祭無別,而推崇傳統摩西宗教所透露出來的倫理及其一神觀(monotheism)。

雖然先知耶利米性情温和,他卻猛烈地攻擊一些當時受人尊重的機構與人物,包括聖殿的祭司(耶26:8及下)、假先知(耶23:9及下)及政府官員(耶36:12及下)。耶利米因其事工而聞名於當時,但亦因此惹來不少的迫害,牢獄之災和逼害他的事情便成為他的事工的特色。

亞述帝國已經解散,它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位置已由强大的巴比倫帝國代替。至於埃及,在長達一個世紀的衰落期以後,再次宣稱自己擁有在近東事務的發言權,而似乎早晚會挑戰巴比倫的軍事力量。先知耶利米看到猶大國在國際政治鬥爭中的危險地位。如果猶大國與埃及聯盟,若然埃及最終戰敗,猶大國必會受到嚴重的打擊;或者,巴比倫會佔據猶大國,把她作為向埃及進軍的基地。

於是,先知耶利米預告猶大國將會亡於勢力強大的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耶25:9及下),他以戲劇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見解,希望藉此影響本國對外的政策,使猶大國成為巴比倫的屬國,免受毀滅之禍(耶27:6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