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背景

> 統一與建國

大衛因舉辦押尼珥的喪禮及處死掃羅兒子的殺手而成功統一南北眾支派

掃羅的死亡使以色列人出現政治危機,因他們失去了這位領袖,再不能控制由迦密山(Mount Carmel)東南延至約但河的耶斯列谷(valley of Jezreel)。非利士人早已垂涎這片富戰略價值的土地,因為人若要從敘利亞(Syria)到埃及,必要經過這谷的北部,而從大馬色(Damascus)到耶路撒冷,也要經過它的南部。如今非利士人旣控制這地,無形中亦宣佈了希伯來社會的崩潰。

除了外族的威脅之外,大衛仍面對內憂:北部支派忠於掃羅家族,在元帥押尼珥(Abner)的幫助下立伊施波設(Ishbosheth;掃羅第四子)為王,建都外約但的瑪哈念(Mahanaim)。有學者認為大衛勇猛對抗非利士人的故事,可能曾流傳在北部支派中間;可是自大衛逃離掃羅後,便從他們的印象中消失了。結果,掃羅陣亡之後,北部支派自然首先擁立掃羅的後裔伊施波設為王。這時,大衛回到猶大支派,在古城希伯崙(Hebron)受膏,治理猶大支派七年零六個月(撒下2:8-11)。在這種情況下,大衛與掃羅承繼人的戰爭變得無可避免,雙方展開了戰鬥(撒下2:15),結果掃羅家日漸衰落而滅絕。

押尼珥與少主伊施波設為了王室的一個妃嬪鬧翻了,押尼珥立刻轉投大衛,希望藉此默許大衛成為以色列及猶大的領袖。但是,大衛要求押尼珥將大衛前妻米甲(那時已是帕鐵之妻)歸還給他,才肯接納押尼珥投奔旗下。若果埃及人女族長制(Egyptian matriarchate)的觀念仍然有某程度的影響力,這便是猶大王大衛要成為以色列王的首個步驟。押尼珥處理了這事,滿足了大衛後,就繼而游說北方各支派接受大衛為王。

押尼珥的出現,對大衛的將軍兼古希伯崙城的元帥約押(Joab),構成權力與地位威脅。事實上,約押不單妒忌押尼珥,後者於他更有殺弟之仇;在新仇舊恨之下,約押便無情地謀殺了押尼珥,結果使主人怒責他(撒下3:26-30)。雖然當時情勢複雜,大衛卻藉著給押尼珥隆重的喪禮,達到政治目的,使北方的支派感到大衛寬宏大量,為人有誠意(撒下3:31-39)。

伊施波設被兩個僕人謀殺,結束了他混亂的一生。兩位殺手將伊施波設的頭獻給大衛,不單不獲酬勞,反被處以死刑(撒下4:9-12),這事更提高了大衛在北方的聲譽。

以上的兩件事使北方支派轉向效忠大衛,他們與大衛立約,承認他領袖的地位(撒下5:1-3)。大衛接受了這個責任,他當時首要的任務便是要藉建立王國,使十二支派能夠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