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甲(Akkadian)的撒珥根一世作王時起,閃族人便不斷從西面的沙漠地帶湧進了米所波大米。這群人主要是亞摩利族(Amorite)。大約主前1950年,吾珥第三王朝(Ur III)崩潰後,亞摩利人便定居在新月沃土帶的北部地帶。亞摩利人在那兒建立起統治勢力。跟著的兩個世紀,幾乎整個米所波大米(Mesopotamia)都在亞摩利王朝的統治之下。雖然南部仍有亞甲人,但西部則完全被亞摩利人佔據。考古學家發現兩個法典,其一是在伊斯能拿(Eshnunna)找到的亞甲法典,另一個是在伊辛(Isin)發現的,由里辟伊施他爾(Lipit-Ishtar)定立。兩者均與聖經的舊約法典(出21-23章)相似。
在主前1900年,亞述仍受亞甲王朝管治。在遙遠的西北部,有一個安納托利亞的古城加尼斯(Kanesh)(現代的庫特毗(Kultepe),近土耳其的凱色利(Kayseri)),亞述人在此地建立了一個商業性的殖民區。這裏找到的幾千塊泥版,被稱爲加帕多家(Cappadocian)泥版,裏面記載了這個殖民區的文化背景及人種分佈。亞甲王朝的王權延續到主前1751年,那時商米西哈達一世(Shamshi-Adad I)創立了亞摩利王朝,在上米所波大米(Upper Mesopotamia)稍爲得勢,取代了亞甲王朝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