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背景

> 統一與建國

所羅門跟外國締結友好盟約並打通海路增強國庫

所羅門趁著埃及和亞述(Assyria)帝國衰落,擴展他龐大領土的經濟利益,在政治方面,他首先確認大衛與推羅(Tyre)王希蘭(Hiram)訂立的盟約。以色列人從沒有顯示任何攻擊腓尼基(Phoenician)海岸堅強堡壘的意圖,希蘭與以色列訂立的友好條約,使所羅門毋須冒著軍事行動的危險,也能夠處理這海洋王國給以色列帶來經濟財富。馴養的駱駝成為載貨的家畜,給近東商旅貿易帶來了改革,因為它可以運輸較重的貨物,走較長的路程。所羅門自從控制了外約但(Transjordan)的前線地區,便獨佔了由阿拉伯(Arabia)至亞蘭的商旅貿易。

所羅門藉著這些商業活動,積聚了大量資產,部分是來自徵收稅項,部分則來自與其他國家貿易所得。他建立了強大的海軍,以旬迦別為基地,由聘來的腓尼基水手管理(以色列人對於海洋顯然缺乏興趣和知識)。海軍將巴勒斯坦(Palestine)的產品運往東方,遠達俄斐(Ophir;其確實位置眾說紛紜,按旅程所花費的長時間來看,進口貨大都來自印度,印度的蘇帕拉〔Supara〕獲較多的支持;然而,奧伯萊(W.F. Albright)卻認為是非洲東部的索馬利亞〔Somalia〕,參 Albright, W.F., Archaeology and the Religion of Israel, 第三版,1953年,頁133-135),換來了金銀和其他奢侈品(王上10:22)。由於他控制了海路,可以從小亞細亞(Asia Minor)進口馬匹,從埃及進口戰車,然後以固定價格出售。

所羅門憑他敏銳的商業頭腦,善於利用以色列的地理位置:若赫人和亞蘭人(Arameans;即今之敘利亞人〔Syrians〕)想要購買古厄(Kue;即基利家〔Cilicia〕)〔註:《和合本》沒有譯出此地名;但見《新譯本》〕的馬匹或埃及的戰車,就必須透過這位唯一的代理商進行交易(王上10:28-29)。由於這種種往來貿易,以及其他的商務活動,在耶路撒冷,銀子多如地上的石子,香柏木普遍如「西克莫無花果樹」〔註:指王上10:27的”sycamore-fig trees”;《和合本》卻譯作「桑樹」〕。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生活奢華,像古時東方的帝王一樣,卻與掃羅在基比亞的自然樸實成了強烈的對比。雖然以色列的生活水平無疑提高了,但以色列人不是普遍受惠的。主前第八世紀的先知指斥少數人壟斷財富,這傾向早在所羅門的黃金時代已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