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背景

> 亡國與被擄

拉吉陶片證明了猶大國末期的情況跟耶利米書的記載吻合

拉吉(今之「杜威爾堆丘」〔Tell ed-Duweir〕)位於耶路撒冷西南二十哩,在那兒的考古發掘結果,對猶大國末期的研究帶來了新的啓發。史德基(J.L. Starkey)在1932年開始發掘拉吉,三年後,當他清理城門口一間警衛室的廢墟時,發現了十八塊陶器破片(ostraca),全部均長約四吋,是先知耶利米時代流行的腓尼基文字,以墨刻寫成。

1938年另外發現了三件,合共發現了二十一塊刻字的陶片。考古地層的比較顯示,這警衛室是尼布甲尼撒在主前589年毁壞了拉吉部分區域後重建的,這些陶片便是該城在主前587年覆亡後的殘餘物。

其中幾張的陶片記載了主前586年耶路撒冷陷落前的一份名單。在書寫年代為主前588至587年的陶片,所銘刻的文字雖然是聖經時代的希伯來文,卻很多陶片上的草書字體幾乎都已消失,以致無法唸出銘文。從那些還可以辨認的銘文來看,這批陶片是一個名為「何沙雅戶」(Hoshayahu)的前哨總兵寫給他的長官姚實(Yaush)的公函,後者可能是拉吉的司令官。

何沙雅戶在函件的起頭,以祝福語寫道:「願耶和華使我主今日聽到和平佳音」。這些碎陶片曾被認為是貯存於城門以備審判某宗案件之用,但實情卻更像是那收信的軍官當時正駐紮於城樓內。某些學者相信當中的函件是軍事通信,因為第四號函件的結尾說:

「按照我主的每一指示,我們正等候著拉吉城的訊號,因為我們看不到亞西加城」(J. B. Pritchard,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Relating to the Old Testament, 1950年,頁322)。

這內容令人想到耶34:7所提及的情況,當時猶大國僅存的設防城只有亞西加、拉吉與耶路撒冷。亞西加位於拉吉東北十一公里,而何沙雅戶之所以看不到訊號,很可能表示該城已淪陷了。

第三號函件亦是何沙雅戶寫的,內容提及「一位先知」:

「 ……你僕得到報告說:『軍隊的統帥,以利拿單(Elnathan)的兒子哥尼雅(Coniah)已經下來,以便進入埃及;而且他派遣他的部下到亞希亞(Ahijah)的兒子霍達維亞(Hodaviah)那裡向他求得……。』至於王的僕人多比亞(Tobiah)藉先知達與亞都(Jaddua)的兒子沙龍(Shallum)的信說『注意!』你的僕人已把它送給我主」(J. B. Pritchard,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Relating to the Old Testament, 1950年,頁322)。

此段中名字的特點,就是與聖經的人物相似,故有人頗懷疑這「先知」的身分。某些學者指他是耶利米本人,亦有些認為信中提及的是當代一位不知名的先知。由於有時在軍務上會徵求先知的意見,所以在軍事通信上提及先知,也不足為怪,尤其是由他屬下的官員提出。第三號函件也提到了軍隊司令官往埃及求援之行,這也許就是猶大國最後一位君王西底家,在瀕臨絕望之時孤注一擲的行動,因為那時巴比倫的侵略已逼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