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背景

> 統一與建國

掃羅展開王國的統一及其君主制度

士師時期的結束正代表著以色列王國的建立。士師兼先知的撒母耳(Samuel)遵照神的吩咐,在蘇弗地(Zuph)膏立掃羅(Saul)為各支派的領袖(撒上10:1),後來又在米斯巴(Mizpah)的公開儀式中正式立他為王(撒上10:17-25)。掃羅是基士的兒子,屬於便雅憫(Benjamin)支派,他有領袖的外表,而以色列人在他要統一國家的事上,以色列人給予他完全的支持。掃羅早期的居所和首都設於基比亞(Gibeah),這城在耶路撒冷(Jerusalem)以北四哩,位於族長大道(Patriarchal Highway)上,是以色列軍隊一個重要的軍事前哨,耶路撒冷在主前十一世紀仍在耶布斯人(Jebusite)手中。

考古學在基比亞這地方(即今之Tell el-Ful) 證實總共有十二個曾有人居住過的土層。在這地建立的四個堡壘中,第二個顯然是掃羅建造的(撒上14:2)。這個兩層建築物大致呈正方形,面積為五十五呎乘五十一呎,牆壁則有八至十呎厚。在地窖中,發現用作儲藏的瓶,裡面還盛載油和穀物,而周圍有很多家用的陶器和其它工具。雖然這地點只有約二畝的面積,卻是以色列第一個重要的政治中心,而且在日後征服耶路撒冷後,仍成為軍事前哨。

掃羅登位不久,亞捫人(Ammonites)在外約但(Transjordan)嘗試征服基列雅比(Jabesh-gilead),報信者被派遣前往通知掃羅事情危急。他領導以色列人,戰勝亞捫人,拯救了基列雅比(撒上第十一章),使他的聲名卓著。

掃羅的勇氣與他高的體型相配。他對朋友氣度雍容,對敵人寬宏大量。雖然如此,但是他為人高傲,常固執己見,在日後他統治百姓的日子中,這些特徵漸漸表露出來。先知和君王的權力衝突亦變得無可避免,掃羅多次不服從神的旨意,令他與先知撒母耳關係惡化(撒上13:8及下文:鹵莽自行獻燔祭;撒上15:1-3, 15:9, 17-23:沒完全毀滅亞瑪力人及財物,並私自取了當滅之物)。神權統治(theocratic)比新成立的君主制度(monarchy)更堅固,掃羅根本沒有藉口違背神,因為他可以透過撒母耳接觸到神的話語。於是,撒母耳受神吩咐去膏立耶西(Jesse)之子大衛(David)繼承掃羅,使國家保持統一。掃羅被神棄絕的一個結果,是神的靈離開了他,掃羅因而心靈沮喪,有時候甚至近乎瘋狂的地步(撒上16:14),委派大衛在他情緒低落時為他彈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