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背景

> 歸回與重建

新巴比倫的末朝君王拿波尼度把王權交託給長子伯沙撒

巴比倫王尼甲沙利薛作王共四年後,他的兒子拉巴西瑪爾杜克(Labashi-Marduk)繼位,但只統治了約二個月便被人暗殺。尼布尼杜斯(Nabonidus;約主前556-539年)被擁立為王,他是新巴比倫帝國最後的君王。按尼布尼杜斯的銘刻,只道自己來自非重要的家族(M. Heinz and M.H. Feldman (eds.), Representations of Political Power: Case Histories from Times of Change and Dissolving Order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Winona Lake, IN: Eisenbrauns, 2007年,頁137-166),但亦有推測他是來自亞述(Assyria)哈蘭(Haran),因傳聞其母親曾是哈蘭月神「辛」(Sin)神廟的女大祭司。他也把位於吾珥(Ur)的月神廟那兒的金字塔型廟(ziggurat)修建,委任其女兒為該廟宇的女大祭司。

由武利爵士發掘的一些文物,相信是由尼布尼杜斯這位女兒早期收集,置在一座小型的古物博物館(Woolley, Ur of the Chaldees,頁153)。據悉尼布尼杜斯著重敬拜和高舉月神辛,勝過巴比倫的其他神明;巴比倫人一直敬拜和尊崇的瑪爾杜克神明從此被冷落,眾祭司為此對這君王非常不滿。

尼布尼杜斯出征阿拉伯(Arabia)的泰瑪(Tayma)之時,把其帝國全權交給其長子伯沙撒(Belshazzar),所以伯沙撒其實是在主前550年左右跟其父親同時攝政的。有關尼布尼杜斯前往泰瑪的原因眾說紛紜,可能是為平息泰瑪的叛變而出征,另一種說法是他為了逃避瑪爾杜克神廟祭司的怒氣和逼迫,也有個說法是要在那兒療養其瘋癲(或精神病)。

根據《尼布尼杜斯年代誌》(Nabonidus Chronicle),曾記載尼布尼杜斯在征服泰瑪後,在那兒大興土木,建築工程絕對媲美巴比倫本土的(J. Finegan, Light From the Ancient Past, 1949年,頁190)。所以,較多學者支持平息叛變的原因。由於他長期留居阿拉伯,伯沙撒需要單獨地治理巴比倫,所以但5:30形容伯沙撒算得上是新巴比倫帝國最後的一位君王。

不過,舊約聖經但5:18稱尼布甲尼撒二世為伯沙撒的父親是否錯誤?根據閃族(Semitic)語言的習慣,尤其涉及王位的繼承,著重直接繼承關係多於個人真正的家族淵源。尼土葵斯尼(Nitocris)顯然是伯沙撒的母親,也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女兒(R. P. Dougherty, Nabonidus and Belshazzar, 1929年,頁59及下與頁174);閃語的「兒」與「孫」通常可互用。這樣看來,伯沙撒也可以稱為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兒子」。